第十二章:中軍帳姜伯約設下妙計,壓糧路魏子良遭逢打壓
已經入夜,而在此時蜀都北營大帳之中,依舊是燈火通明,照若白晝。
“將軍,此次我軍出征,僅兩萬兵力,雖可詐稱五萬,但魏軍郭淮本軍就將近有三萬兵士,另外夏侯霸亦有將近三萬兵力,以一敵三,末將擔心會生變故。”廖化看著桌上的行軍地圖,開口道。
姜維擺了擺手道:“元儉有所不知,此次蜀國出兵,非是為了佔領魏國土地,而是迎接羌人入蜀。經過費相經營,我蜀國十年休養生息,如今若傾力而為,至少可徵發十萬大軍兵出祁山。但如此一來,將徹底暴露我蜀國之力量,若戰事不利亦會大傷我蜀國元氣。如今,我蜀國僅派兩萬精兵入魏,一則便於統帥指揮,隨時可戰可退,二則羌人者,多反覆無義之輩。今被魏國相逼,滅族之禍迫在眉睫不得不降於我蜀國。然日後如羌人在蜀發展壯大,蜀國必生禍亂,是以此次迎羌人入蜀,吾意使羌人為先驅,耗其實力,如此羌人入蜀之後方不敢叛矣。”
王平道:“將軍此言大妙。但如今夏侯霸駐軍為翅、郭淮兵圍蛾遮塞,此兩處均為緊要之地也。將軍可有打算?”
姜維道:“此次出兵,若要全然而返必須要攻下為翅,若為翅操於敵手,則我軍接應羌人回程之時為翅之軍必斷我糧道,屆時郭淮再兵出弘農,則我軍危矣。是以首戰我蜀軍就要拿下為翅。”
“將軍所言極是。”廖化指著地圖上的為翅道:“可那郭淮與夏侯霸並非浪得虛名之輩,定會察覺為翅乃我蜀軍要害之地,魏羌戰事一起,那夏侯霸便搶先佔領為翅並屯兵在此,儘管訊息證實目前夏侯霸僅六千兵士屯住於此。為翅地處要害之地,但靠我這三千先鋒軍與將軍的一萬兩千中軍恐非輕易可以拿下的,戰事一旦焦灼,則我蜀軍危矣。”
“元儉所言正是吾所擔心的。”姜維嘆了一口氣,道:“強攻,實不可取。看來唯有出奇兵方可制勝。”
王平喜道:“將軍有何妙計但請講來!”
姜維笑道:“子均、元儉此時營帳當中僅我三人,還請直呼我表字即可。”隨後指向地圖上一處,道:“此地距離蛾遮塞九十里,距離為翅一百一十里,如我軍詐做去解蛾遮塞之圍而後出奇兵取下為翅,如何?”
廖化、王平定睛看去,原來姜維所指之處乃是單城。
廖化讚道:“此計大妙,不過若要現行襲取單城我軍運糧部隊會延長兩百餘里,子均須提防魏軍斷我糧道。”
王平接道:“糧道之事,吾已有所安排,我將手下偏將、裨將分為四路運糧,第一路行水路為主,從漢水順流而下,吾會安排精兵護衛糧道。其餘三路出棧道後分別行天水、渭南、祁山以做詐運之伍。”
姜維笑道:“既如此,我等還可安排中軍屯糧所需由五日更改為十日,如此便可萬無一失矣。”
三人商議完畢後均哈哈大笑起來,對武侯去世十年之後的首次出征充滿信心……
三日後卯時中,蜀都西苑門外校場之點將臺下,旌旗彌補、槍戟如林。點將臺上,蜀主劉禪親自登臺拜將,親自將虎符賜給姜維,這預示著蜀國的姜維時代終於到來了。
姜維站在點將臺之上,眼中略有溼潤之感,自其恩師諸葛臥龍逝去之後,其一直都在致力於完成恩師遺願,興復漢室、北伐中原。在蹉跎了十年之久以後,這一切終於邁上了正軌。
姜維長吸了一口氣,喝道:“大軍出行,必正軍規。”
頓時有傳令兵將姜維的話一層層的傳遞了下去,漢代軍中傳令多采取此法,傳令兵高舉令旗,待主將傳下一句指令以後,第一位傳令兵立刻將手中令旗向下方揮動,並高聲重複主將之語,待重複完成之後,令旗歸位,待主將下一次訓示。其實這是由於古代通訊不便導致的,此法一直延續到清朝初期依舊在使用。是以將軍聚將點兵之時,並不是向後世電視劇當中那樣主將在點將臺上吆五喝六、滔滔不絕,主將所傳的命令一般都是短小精悍,這也有便於傳令兵重複指令。
此時整個校場之上,傳令兵依次將姜維的話一層層的傳遞了下去,直到最後一位傳令兵手中的令旗揮出再次收回以後,姜維再次喝道:“聞鼓不進者,斬!”
“聞鼓不進者,斬!”
“聞鼓不進者,斬!”
“聞鼓不進者,斬!”……
傳令兵不斷的重複著姜維的話語。不過這些,均與魏源沒有太大關係了,此時魏源正一手拿著三尖兩刃刀另外一手用力的推動著車轅,由於道路不平,路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黃峰騎在馬上,意氣風發,心中暗自得意自己有著一個好阿父。否則自己這樣既不用上戰場拼命卻又有軍功可賺的好事兒怎會輪到自己。有道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而身為後軍裨將的黃峰此次所得到的命令就是將押運糧草。黃峰需將糧草先行押運至五城,五城乃潼關之內的第二座關隘。將糧草首先囤積在五城以方便後期調動,乃是姜維等三人提前商議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