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在天津巡視工坊與戰艦之際,遠在西安城。祁王虞見深卻正陪同著大司命一起立於城牆,觀察著西安外面的粥場。
從十一開始,西安城就已經開始糧食管配了。
因西安城的所有方向,都遭遇了朝廷的大兵壓境,數百萬青壯被徵發,大量的土地拋荒,又有前所未有的寒潮過境。
沂王府從上到下,都意識到他們今年是肯定沒法指望地裡的糧食了。
所以沂王府早早就未雨綢繆,從十月開始,就強徵了城內的幾乎所有糧食,就連城內外的諸多大戶人家也沒能倖免。
他們在入冬之前收集到了米麥達六百多萬石,這使得半個陝西境內計程車族鄉豪怨聲載道,另一半陝西士族則同仇敵愾。
可沂王治下百姓的處境,卻得到極大改善。
沂王府每日都在治下城池的城門外布粥,雖然米粥稀薄,可至少能夠讓人活下去。
大司命一身素袍,身姿飄飄如仙,她揹負著手俯望城下,眼現滿意之色:“殿下這些僚屬,還是清廉有能。。我四面城門都看過了,都沒有剋扣,米粥分發也很公允,也沒有流氓地痞為禍,欺凌百姓——”
虞見深卻高興不起來,他唇含苦笑:“可我們熬的這些粥,連筷子都立不住。即便如此,我們也只能撐到明年十月。”
他的眉心緊蹙,眼中藏著深深的憂慮。
強徵糧草是得付出代價的,虞見深已經感覺到整個陝西範圍內的民心變化,許多人都對沂王府心含怨懟。
他具備的大義名份,也越來越不好用了。
父皇與太后留給他的那套暗探在呈報給西安城的信中,都說各地的文人士子都有了指斥他的聲浪。
各地儒林普遍認為沂王府舉旗叛亂是為禍天下,搶奪民財之舉則如同暴桀,苛待士人,蠻橫無道。
以前還有士子不遠千里趕到西安為他效力,可現在已經沒人這麼做了。沂王府的許多僚佐,甚至還有許多人逃散。
虞見深也知道強徵糧食之舉會遭遇反噬,可如果不這樣做,他們沂王府可能熬不到明年三月。
“已經足夠了!”大司命的神色平淡:“大晉南北歉收已成定局,最多春末時分,大晉必將遭遇災荒,他們的日子只會更難過。”
大司命知道李軒的部屬,從東島劫掠了不少糧食。可那麼一點人,半晚時間能拿多少米糧?
大司命預計的數字,在六百萬到九百萬石之間。
以一個普通士兵每天三斤糧食計算,這麼一點糧食都不夠朝廷堆積於陝西的百萬大軍,一百多萬民夫吃五個月。
而如果各地災荒,大晉肯定得撥糧賑濟的。
大晉在南北各地雖然都建有常平倉,用於儲藏糧食。
可正統年間朝政敗壞,導致常平倉空虛。直到景泰帝年間,常平倉的儲糧情況才得到改善。
可由於南北兩方的戰事延續不絕,大晉在各地的糧儲都只有一千五百萬石。
說到這裡,大司命的面上就含著些許疑惑道:“以我的預計,晉軍現在應該已經缺糧了才對。”
虞見深則微微搖頭,神色不甚樂觀:“我的暗探說黃河沿線的糧船依然絡繹不絕,直道上車馬如流。他們送入關中的軍糧,沒有半點削減。”
這正是讓大司命不解驚奇之處,金闕天宮的情報系統,只會比虞見深更靈通廣大。
就她所知的情況來看,朝廷依舊源源不絕的將大量糧食,解送到陝西境內。
“這應該沒有做假。”虞見深往東面方向指了指:“他們的軍心士氣一直很高,每日攻勢如潮,可數月以來,朝廷軍中連鼓譟生事都沒發生過一起,這顯是糧草充足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