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外地戶口,這個城市規定外地小孩只能上到初中畢業,然後就不能繼續在這個城市讀下去了,所以我的命運跟哥哥姐姐和無數陌生的小夥伴們一樣,迴歸家鄉,繼續學業。
因為地域差異,教學不同步,所以這裡的五年級相當於家鄉的四年級,本應在這裡讀完六年級才應該回家深造的,可我們那屆正好還沒有六年級,所以五年級那個暑假我就被趕鴨子上架,跟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學了幾天數學,然後臨陣磨槍回家鄉試試威力去了。
初中我寄宿在親戚家,去了之後因為小時候沒有在家裡待過,各種親戚也很少見面熟悉,不光是文化,方言和說話辦事都不一樣,前一年最明顯,感覺格格不入,不過好在既來之則安之,我雖然心裡對未知的事情恐懼,但是不至於被嚇壞。在這個學校屬於借讀,也是託了關係進來的,初一學習還可以,我們英語老師老愛拿我跟同桌比較,說你們倆屬於內秀,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意思,最起碼不壞,那就接受唄。
那時候盛行補課,放學也早,從初一到初三都沒有晚自習,但是光補課就差不多補了兩年的晚上,說實話浪費了不少錢,真正學到的就是見識了別的班的同學,被別的班的老師教,那時候去補課,是租的山腳下的平房,房東也挺聰明,不知道從哪進來的零食,冷飲,辣條,知道我們愛吃。一休息就把平時父母給的零花錢交給他們,換食物,最喜歡的就是乾脆面,辣條和冷飲。說實話,我現在挺後悔的,後悔見識的太少,當時我那個親戚家住在家屬樓五樓,從小區院子開始,一直到家門口,補課回來肯定天黑透了,每次都很害怕,那段時候我特別喜歡手電筒,從一開始喜歡燈泡多的,後來變成能充電的,再後來變成迷你加強光的,不知道買了多少個手電筒,只是為了心裡那一絲光明不被遮擋。那時候中學挺亂的,很多打架,群架,加入黑幫的,甚至約架直接帶鋼管和砍刀的,真的不誇張,我親眼見過,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我還認為跟原來的城市一樣,小孩無非在學校裡打打鬧鬧,怎麼會發展成這種性質,當時還是太幼稚了。
不說這種話題了,突然覺得為什麼這世界不能再美好一些,再善良一些,不要有那麼多難以把控的傷心。不過這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我記憶中的那個女孩是初一我們同學的姐姐,她在初一下半學期轉學過來的,我一直在想,當初的我為什麼會喜歡她,想了想或許是那時候正是青春懵懂,第一次有了真正算得上暗戀著喜歡的女孩吧,當時見到她的第一面是老師叫她起來回答問題,我當時正好無聊,正好還是我沒聽過的名字,好奇的往她那個方向看了看,從她的聲音,動作和語言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害羞但是非常有主見很堅強的女孩,後來發生的事情也確實驗證了這一點,我當時就開始留意她了,每次老師喊她回答問題,或者別的同學叫她,又或者每次發的試卷交的作業,都有意無意的觀察她,我發現默默的喜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永遠不會擔心被拒絕,一直可以靜靜的看著。但是如果你在對的年紀真的遇到自己喜歡的女孩,還是放手去追吧,你一定不會後悔。
我們從初一下半學期一直到高二,高中雖然不在一個班但是彼此還有聯絡,曾經有一次我們相約去買資料,那是個夏天,陽光甚好,我們買完回來遇到她的朋友,她朋友看到我問:“嘿,幹嘛去了?他是?”她舉了舉手上回答:“喏,買資料去了,他是我同學”寒暄幾句就走了,我把她送到巷口,道了再見,就回去了。其實你知道嗎,當時在路上我就想進一步的溝通,但是後來想了想,覺得不能這麼做,也不知道為什麼,或許這就是命運吧,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也許說了又是另一番結局。
現在她已為人母,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之間也幾乎斷了聯絡,其實不聯絡也好,免得多生事端。我相信緣分和命運,有些時候爭取也不是盲目的。現在感覺也淡了很多,沒有曾經那麼重的執念了,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是你。
有些時候就是這樣,曾經也只代表曾經,如果只抓住曾經,那麼現在的她你就很難擁有,未來也還是未來,如果不瞭解曾經,又怎麼幹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