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走到二樓的時候,武陵就被映入眼簾的壁畫給吸引停下了腳步,並且目光在壁畫與壁畫旁邊的幾字上,久久無法挪開。
壁畫是天台山玉霄峰道人白雲子的作品。
畫壁畫得如何,已無需後人評價。
壁畫旁邊的“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已經把後世人該說的都說了。
從二樓離開後,武陵沒有停留,而是直奔九樓,天星樓是有閉樓時間的,太陽落山的一炷香後便會關門,如今離太陽落山,也就只有半個時辰左右,所以他得抓緊時間,儘量讓自己看過之後,不留遺憾。
大概是杜青角封樓清場的緣故,一路上武陵並沒有看到其他人影。一個人走在樓梯上的感覺,讓武陵心裡很不好受。天星樓眾星璀璨,應該是萬人敬仰的場景。
剛登上七樓的時候,武陵便聽到八樓傳來的聲音,“工書徑終究是善書不善畫,這幅“子子圖”,終究太小家字氣,畫得和剛學畫的小女孩畫得差不多,實在有負其名。”
聽到這話,武陵不由腳步一頓,停了下來。
武陵微微蹙眉,對說話的人的評價,產生了質疑,同時也心生了幾分不滿。
樓上之人不知是不會讀,還是看錯了,把孑孓念成了子子。
《孑孓圖》是竹林七賢琴棋書畫劍酒花中的書所畫,畫得是破缸裡頭的蚊子幼蟲,是其的代表畫作之一。
琴棋書畫劍酒花中的書,名為工書徑,是一個名動古今的大文豪,也被後世人稱作是書痴。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當年九州所有有名的藏書地,他都去過。而且一生九十一載,有六十多年生活在各國的藏書地中,而其餘的三十載,除去剛出生後的幾年,其它時候基本都是在去其它藏書地的路上。
直至臨死前,工書徑還被人笑稱,再讀幾年,九州的書就要被他讀完了。
當時的九州,每個國家的文字都不一樣,甚至一個國家就有好幾種文字。語言文字的不同,給人讀書幾位不方便,即使會幾種語言文字的工書徑,也深受這個折磨。
正因為如此,工書徑萌生了統一九州語言文字的想法。
也是因為這個想法,琴棋書畫酒劍畫花才有機會走在一起,結義成了竹海七賢。
如今九州十三國使用著同一種語言文字,便是竹海七賢幾十年的努力遊說而來的結果。
九州文字的統一,簡單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方式,讓各國的交流更加頻繁密切。而不同文化,在文字語言統一後,產生了劇烈碰撞,衍生出來各種優秀文化,讓九州文化,空前昌盛。
工書徑雖然一生的時間基本都花在讀書上,但在繪畫上也有所建樹。
《孑孓圖》便是其畫風的代表。
工書徑畫風細膩,筆墨老到,比米粒還小的孑孓,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各方名家對《孑孓圖》的評價都十分高,甚至被人說是小物畫的典範作品。
就是這麼一幅畫,如今卻被人說是太小家子氣。
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武陵好奇,“難道是杜青角說的?”
一到七樓都沒有見到杜青角一行人,因此樓上的人,多半是他們。
不等武陵一探究竟,一聲冷嘲從樓上傳來,是一個女子的聲音,“這畫話畫的如何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你肯定畫不出來。”
聽到這聲音,武陵搖頭樂呵笑道:“這姑娘的愛好似乎有點特別啊,怎麼感覺不是在與人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
樓上響起的女子聲音,不是別人,正是鞠鏡月。
杜青角讓人清場,而鞠鏡月卻還留在這裡,顯然身份不簡單。
武陵加快腳下的步伐,上樓而去,想一看樓上如今盛況如何,是一群人爭先恐後做護花使者無畏強權,還是一群人冷眼旁觀看強權壓迫孤身女子。
上到八樓,眼前所見,和武陵所想完全不一樣。
鞠鏡月背對著他,而在鞠鏡月的前面,站著十來個人,看一群人的站位,不出意外的話,站在中間如群星環繞的人,應該就是杜青角了。
鞠鏡月與杜青角之外的其他人,莫說做護花使者了,連冷眼旁觀都算不上,全部站在杜青角身後,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與杜青角一夥的。
然而就是這樣,鞠鏡月還是無所畏懼,一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架勢。
讓武陵感到意外的是,今天讓他轉讓劍匣的皮於洲,竟然也在杜青角的身後之列。
武陵微微蹙眉,“難道自己真的看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