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戰亂之後,廟堂的稅賦本來就該是不斷增加的,也就只有魏晉這樣的朝代,在建國不到三十年裡就出現衰敗,自己只是將勢頭調整過來了而已。
他壓根就沒有將那些資料放在眼裡,對曹髦來說,就這些數字所帶來的成就感,還沒有看到那個食肆的規模變大所帶來的成就感大。
“濟北那裡的事情如何了?”
張華回答道:“宗正正領著濟北王前來洛陽聽聞殺王案的幾個罪人也被押上了馬車,要一併前來廟堂受審。”
曹髦開口說道:“要不是茂先,濟北王此刻怕是要入土了。”
曹髦之所以會派遣胡烈前往那邊,是因為張華的提議。
當初曹髦跟曹演遭遇之後,曹演將濟北王與人起了爭執,準備先前往刑部,讓刑部不要審理的事情告訴了曹髦。
曹髦當時只是吩咐曹演,讓他來負責這件事。
可當張華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問了一個問題。
曹演是如何比刑部更快速的知道這件事的?
曹髦當即詢問,方才得知,是曹志的一個家臣前來洛陽,找到了曹演,將他與大族起了爭執的事情告訴了曹演。
而張華聽完之後,當即勸諫曹髦,讓胡烈前往當地,找到胡遵,讓胡遵出兵,來保護濟北王的安全。
曹髦雖然很驚訝,但是卻沒有詢問,當即就派遣了胡烈前往。
在下達命令之後,曹髦方才詢問原因。
張華說道:濟北王剛剛到達封國,是不可能有這麼能幹的賓客的,能比大族來告狀的人來的更快。
就算有這樣的賓客,以當地大族的實力,也不可能不阻攔他。
如此看來,此人是被故意放出來,可能就是大族安排他前來告狀的。
張華猜測,曹志肯定是涉及到了更大的問題,不只是耕地變賣的問題,當地大族肯定因為他的什麼事而陷入了內鬥,故而要迅速派人前往,免得他被賊人所害。
而在青徐之中,有實力讓大族們閉上嘴巴的人,也就只有將軍胡遵了。
隨後所發生的事情,跟張華所猜測的一模一樣。
曹志的那賓客,果然是劉喈所派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防公沙鴻將自己給一同拉進禍事之中。
故意派人來告自己,就是想要撇清自己與公田案的關係。
若不是胡遵接到了命令,及時到達,曹志就真的要死在公沙鴻的手裡了。
此刻被曹髦誇讚之後,張華卻不以為然,他繼續說道:“陛下,大魏各地,除卻公田,便是大族的耕地了而這些年裡,公田越來越少,大族的耕地卻越來越多。”
“如此下去,天下百姓,皆要成為隸臣了。”
“這件事,不可不提防。”
說到這個,曹髦猛地反應過來,歷史上的安世在罷免了屯田制,將為廟堂耕作的百姓們變成了自耕農之後,似乎又下達了一個詔令嚴禁私募佃客。
結果遇到了極大的反撲,安世隨後開始了對耕地制度的諸多改革。
這些改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撲,廟堂推行了七八年,然後安世就開始沉迷享樂,將這些事情全部荒廢。
而這些改革的提議者當時的度支尚書。
曹髦緩緩看向了張華。
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