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典題對大族子弟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他們的爛是依據同等出身且正常水平的大族子弟而言的,對比寒門和庶民出身計程車子來說,他們在經典上的造詣大概還是要領先的。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只是普遍如此。
畢竟,這些大族子弟隨時都可以接觸到這些經典,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基礎的,而對於寒門和底層士人們來說,別說是得知詮釋和註釋了,光是能拿到書,就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很多人覺得寒門也是門,比起庶民出身計程車人來說,生活水平肯定是不錯的,可寒門之中,也是有區別的。
家道中落也是有程度的,有的人家道中落,父親只是個小吏,就如左思那般,能享受教育,但是受到的教育有限。
有的人家道中落,那就是家徒四壁,需要給人放羊才能維持生活,張華就是這樣的例子。
有些寒門可能過的還不如那些庶民出身的人呢。
況且在那些大族的眼裡,其實寒門跟庶民也幾乎沒什麼區別,都是一樣的貨色。
第一場考核結束之後,學子們就在這考場內休息,等待著接下來的考試。
縣衙的考試是考核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掌握了這些東西,就可以在縣內擔任小吏。
經典只是個敲門磚,而接下來要考的東西,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就是數。
很多人誤以為我國古代不重視數學,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我國古代的數學水平和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一直都不低,廟堂的博士裡,也有專門研究數學的人。
而兩漢乃至魏晉時期,我國都誕生了大量的數學家。
甚至,在當時能執政一方,並且做出政績來的人,數學能力都是不弱的,不然你連財政收支跟戶籍都看不明白,你還治什麼地方呢?
而對大族子弟來說,數學也是一個必要的技能。
這同樣是大族子弟比較有優勢的主場。
而縣考裡的數,大多都是些應用題,主要就是在治理地方過程裡所會遇到的數學題,讓考生來進行解決。
或許是河南尹怠慢,很多題目乾脆就是照抄九章算術,只是將數字改了一下。
只有在農科上,大族子弟會覺得略微棘手。
農桑雖然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兩漢有《汜勝之書》,《四民月令》這樣的農業著作,但是這些東西不是很受到魏晉士人們的喜愛。
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前來參考的崔洪臉上出現了似有似無的笑容。
崔洪是崔讚的兒子。
他在農科的考試題目裡,發現了大量的農時問題,詢問不同的時日應該重視什麼而他一眼就看出,這些農業題來自於《四民月令》。
因此,崔洪下筆如有神。
別的不說,反正這個科目上,他是不能出錯的。
他要是回答不上這個,回家怕不是要被父親給打死。
只因為這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寔,是崔洪的高祖。
這就跟荀寓這樣的人參加經學科,然後在荀子的問題上寫錯了答案一樣,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很多人說起大族,總是會覺得他們傳承了百年,或者數百年,實際上,真正頂尖的大族傳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