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未央宮。
武稚坐在乾坤殿中,面前擺放著成堆的奏章。
她離開長安已經有一個來月的時間,大部分的奏章雖然三省六部都已經處理過了,但有些國家大事,還是得等著她這個當皇帝的來處理。
就比如眼下一個大事情,高句麗提出來的和親。
大臣們和何太后,都拿不定是否和親的主意,而將這個難題留了下來,等待天子處理,並非是因為他們覺得和親與否非常的恥辱,而是因為武稚能當皇帝,其他宗室女子縱然沒有宣稱權,但有一就有二,這嫁了宗室女子出去,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了。
不過女子是否能有繼承權,這事情畢竟亙古未有,但和高句麗和親,達成同盟,對於大周來說,絕對是最為划算的事情。
在現代人看來,和親這件事情,是恥辱的一件事情,而漢唐這樣強盛,卻盛行和親,讓人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漢唐那會,真的沒覺得和親是丟人的事情,甚至覺得和親是增強國力,締結和約,臉上有光的事情。
我把女兒嫁給你,我就是你半個爹。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唐朝時候安史之亂,唐皇撐不住了找回鶻可汗搬救兵,回鶻可汗提出的一個要求,就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唐朝皇帝,要當唐朝皇帝的岳丈。
唐皇沒答應,找了一個王爺來應付了一下。
所以說漢唐和親,漢武帝之後,大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話:我比你強,我就把女兒嫁給你,我當你爹;我比你弱,我就娶你女兒,我當你女婿,大體如此。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更是瘋狂和親,女婿全都是外邦國王,當然他前腳和親,後腳緩過勁來就把女婿連帶女婿的國家都給殺了個七七八八,那就是後話了。
直到宋朝時候,朱程理學盛行,孔子一千多年前提出的夷夏之防的概念,從未被人重視過,卻被朱程理學給支楞了起來,宋朝從此禁止邊疆漢人和少數民族通婚,也不嫁皇室女兒給外邦了,寧願多賠錢,也不和親。
至於明朝不和親,有三成原因是我大明土木堡之變以前,天下無敵,逮誰揍誰,往死裡揍,還喜歡往蠻夷臉上吐吐沫,再罵一句和你麻痺。
另外兩成原因就是因為商品經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透過通商就能增強交流,強化藩屬關係,已經不需要和親了。
最後五成原因,那就是老朱家的人骨頭是真的硬,叫門天子例外。
明朝立國就是打著“驅逐胡虜恢復華夏”的旗號,哪個皇帝敢跟胡虜和親?朱重八怕不是要被孝到,揭棺而起,頭都給他錘爆。
大周的大臣們還沒有和親就是恥辱的觀念,前朝經常和親,他們也覺得理所當然。
武稚本來也是如此,但在現代看書看多了,尤其是看到明朝歷史,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剛勇之後,更是心生嚮往,願將大周,打造成大明那般硬骨氣的國家。
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骨感的。
明朝立國之初,可沒有這麼強大的突厥和匈奴,吐蕃和高句麗啊,縱使有北元,但已經是強弩之末,四分五裂,被藍玉,徐達,常遇春等一眾猛將,攆著在草原上爆錘,百姓被當四等漢,壓迫殘虐多年,導致對北元的憤怒,更是支撐了空前強大的戰爭支援度。
但這些,大周可都沒有。
說句讓人左右為難的話,和高句麗和親,是目前對國家發展,最為有利的選擇。
當然,繼承權的問題也在武稚的考慮範圍之內,但其實也很好解決,那就是讓和親的女子改姓,別姓武了,跟父親姓就可以了,只要改姓,就能杜絕大部分的皇位繼承權問題。
若是高句麗不接受改了姓氏的武家血脈的女子,那就說明他們包藏狼子野心,既然如此,根本不需要談和親的事情了。
武稚躊躇不定,一面是國,是百姓,一面是家,是姐妹親族。
家國,家國,難道真要為了國,舍了家才行嗎?
“吳瓊,若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武稚看著面前有關和親的奏章,嘆了一口氣:
“留著你明天決定吧。”
——————
上瀘,早晨。
吳瓊又一次的提前休假了。
而這次的休假,主要是為了給歐陽雪的媽媽準備見面禮。
今天晚上就要去歐陽雪家裡吃飯,她媽媽也在,可以說是第一次,不對,第二次和準岳母見面了。
但就在昨天,武稚上電視了,準確來說,是用吳瓊的身體上電視了,而且還又一次在網路上火了。
火也就火吧,偏偏就是幫璐璐解圍,拿著話筒怒斥媒體,然後還現場作畫題字。
作畫題字的部分吳瓊就沒看了,因為看到前半部分,就已經足夠驚悚,心臟受不了,況且用時太長了,吳瓊沒那麼多空閒功夫看影片。
倒是看到最後畫出來的山水畫,還有提的字,吳瓊就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