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月亮崖
笑過之後,李遠山轉移了話題:“喲!說了半天了,沒見著彭仕亮,他幹嘛去了?”
“放牛去了。”老頭說道,“現在地頭沒得活路(農活)了,也就是挖點芭蕉芋回來餵豬,我一個人隨便去挖一背篼,也夠喂兩天了,就讓他去放牛去了。”
“放牛去了?那好,我們去看看。老人家,你忙你的。”李遠山起身說道,“長安,跟老爺爺再見。”
老頭和藹地回應了長安,一邊跟著送出門,一邊說道:“那我現在就煮飯,等你們回來也差不多了。”
李遠山忙道:“不用煮不用煮!看過彭仕亮他們,還得去下一個寨子呢,時間緊得很。下一回,下一回要是有時間的話,我們就吃。”
李遠山出了院子,看著已經有幾人已經先出來了,帶著長安過去,說道:“彭仕亮放牛去了,你們這邊呢?”
“沒得人在屋頭。”楊明紅說道。
“割豬草去了。”寨方平回答。
“割豬草,應該不遠。”李遠山說道,“這樣,我們先去山上看看,等我們再回來,割豬草的孩子應該也回來了。”
大部分山頭都很陡峭,牛爬不上去,所以寨子裡放牛基本就在一個地方。一群人跟著組長走了將近兩裡,轉過山路,就看到對面山坡上的黃牛。
還沒走近,就聽到一聲“嘴饞”的吼叫聲,定睛一看,兩頭牛已經離著田地很近了,山坡底下的地裡,隔一段站著一個孩子,吼聲就是來自這幾個孩子中距離牛最近的一個。
牛想吃莊稼,再正常不過了。有些牛,會趁放牛娃不注意,跑上兩三里路,就為了去吃莊稼。
等走近了,才發現幾個放牛的孩子,手裡還拿著一本書。
“這是放牛看書兩不誤啊!”宋瑜稱讚著,轉而對兒子說道,“看看他們,多用心!你小子回來就只曉得玩,英語考個八十七分,要不是從小就學起英語,我嚴重懷疑你不一定考得及格。你說你小子要是努力了學不好,我沒話說,不努力考不好,就有點對不起給你的生活費了。”
“小富你們都過來,幫你們的九龍山藥廠的老闆們來看你們來了。”組長招呼道。
楊明友說道:“不用過來,他們還得看著牛呢,我們過去。”
幾個孩子雖然很羞澀,臉上卻笑得很開心,李遠山從一個叫彭仕林的孩子手中拿過書本一看封面,是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書。看了看他的身高,有些驚訝地道:“這是你的書嗎?”看他的個子,怎麼也不像讀五年級的人。
“嗯。”彭仕林回答道,“我只是個子矮點,年紀可不小了。”
李遠山點點頭,身高問題,可不只是基因決定的,食物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接著問了問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寨子裡的孩子們聽著同齡人說,才知道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看他們一身補丁衣裳,腳上穿的是棕櫚做的草鞋,不是他們想過這樣的生活,而是隻能過這樣的生活。要不是大人們幫他們交了書學費,他們連書也讀不起。
跟他們溝通,又鼓勵了一番,才往回走。長安幾個孩子縮在後面,嘰嘰咕咕商量了一下,又跑回去往幾人手裡塞了什麼東西,轉身跑回來。
等長安跑回來,李遠山笑道:“長安,你們幾個小的又跑回去幹什麼,送他們玩具啊?”
長安回答道:“不是。爸爸,哥哥姐姐們的衣裳太破了,我們把零花錢給他們,這樣他們就能買新衣裳了。”
“呵呵!你們能有這心思很好,不枉我們帶你們來一趟。”李遠山笑道,“後面還有幾個寨子,這一回你們花了多少零花錢,我們大人都補給你們。”
“真的?”小孩子們一聽,急忙問道。
李遠山笑道:“當然是真的。我還會騙你們不成?”
孩子們得到確認,歡呼起來。雖然他們是自願出的錢,可畢竟心裡還是有點捨不得。現在可以補回來,自然是喜出望外。
接著小灣,王家埡口,越走,平地就越少。李遠山發現,房屋越來越矮小。彭家寨子,還有一半左右是三間瓦房,到了王家埡口,三間的瓦房沒有了,都是兩間的。十七八個房子,雖然都是瓦房,但有五六個房子沒有牆,都是用包穀杆或者麥稈扎的。另外有四五個房子的牆,是直接用石頭砌起來,沒有砂漿。
看著兩邊山脈底部延伸出去的參差不齊的石頭,這些沒有灌木雜草遮掩,滿是石頭的地方,其實是種莊稼的地。李遠山感嘆道,“這地方太差了!古人說什麼'地瘠種松柏,家貧子讀書',較真地說,能種松樹柏樹的地方,土地再怎麼貧瘠又能到哪兒去,這樣的地方,才真是貧瘠得讓人絕望。”
“全是石頭,全是山。”楊明義說道,“我要是生在這種地方,那真的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