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的口才還是不錯的。”主任說道。
李遠山剛要接話,區長叫了兩聲劉專家,這時大家才發現劉專家三人正愣愣地看著兩隻鳥兒。
叫聲驚動了三人,清醒過來,兩個年輕的研究員激動地叫道:“這是朱䴉!真的是朱䴉!哈哈哈……”幾個月前在洋縣終於發現朱䴉,再次發現,兩人怎能不激動。
還好這對朱䴉和李遠山兩人相處的時間很長了,才沒有被笑聲驚飛。
“這就是你們要找的朱䴉啊?”區長說道,“社員們叫了多年的朱鷺,原來卻是叫錯了。”
“本來就是叫朱鷺。”李遠山說道,“另外還有一個名字是紅朱鷺。”
“小李同,志說得對,古時候人們分類不清,以為是鷺的一種。”劉專家說道,“五月份我們在洋縣尋找的時候,當地人把朱䴉叫做紅鶴。”
“你們這裡大致有多少朱䴉?”一個研究員問道。
“生產隊周圍,加上後山,大致有兩百來只吧,捕食的時候經常能見到也沒細數過。”李遠山想了一下說道,“幾年前就有一百來只,這幾年孵出來的小䴉也不少,不過數量卻沒多大變化。”
“有兩百來只?太好了!”劉專家也激動起來。要知道,之前尋找了三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了幾萬裡,最後才在洋縣找到三隻成鳥四隻雛鳥,就這樣他們已經高興得不得了了。不過畢竟只有七隻,稍不注意真就要滅絕了。現在居然有兩百來只的大種群,而且很穩定,只要用心保護,很快種群就能擴大,將朱䴉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安撫了兩隻朱䴉,留下幾人在敞壩研究,兩人繼續去田裡收水稻。
下午六點半,江明月回家做飯,李遠山繼續割,直到七點過,才收了拉到打穀場。
收完回到家裡,飯菜還沒好。區長等人下午就離開了,只有劉專家三人留下。
“接下來你們打算怎麼辦?是抓幾隻帶回去研究還是留在這裡?”李遠山陪著三人坐在敞壩裡聊天,開口問道。
“肯定要抓幾隻帶走。”劉專家說道,“洋縣那邊還有七隻,從這裡帶幾隻過去,保證那裡的朱䴉能夠正常繁殖。鳥類跟其他動物一樣,如果親本過少,繁殖幾代之後就會出現缺陷。至於這裡,肯定要建立保護區。”
“建立保護區,有什麼要求嗎?”李遠山問道。
“要求當然有,不過你們將朱䴉保護得很好,建立保護區不會影響你們的。”劉專家說道。
“現在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是還是得預先做準備。”李遠山搖了搖頭說道,“現在我們種水稻沒有用化肥,所以田裡小魚小蝦多,朱䴉捕食容易。但是如果用了化肥呢?魚蝦是不是會減少?冬季田裡是不是還得蓄水?最重要的是能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毒性大,而且難以消解,甚至會在生物體內積存,這對朱䴉的影響有多大?”
“咦!小李你很有見解啊!”劉專家讚賞道,“你說的這些,我們到時候肯定都會考慮進去。畢竟這裡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個朱䴉大種群棲息地,在朱䴉種群數量提升起來之前,這裡必須得保護好。”
聽了劉專家的話,李遠山點了點頭,就算沒有補償,他也希望建立保護區。這樣禁止使用化肥農藥,比他自己一個個做工作簡單。
“當然了,建立保護區,也得考慮到社員們的生產生活,像禁止使用化肥農業,稻田冬季蓄水這些,肯定要給予一定補償的。”
朱䴉的事情在村裡傳開,大家都感慨天天看到的的雀兒,沒想到居然這麼稀少!除了這裡,全國也只發現了七隻。
“這個朱䴉,其他地方竟然沒有了,他們是不是也像前些年來抓鳥的那些人一樣?”寨方明說道,“這麼好看的雀兒,他們也下得去手!”
“呵呵!肚子餓了的時候,還有什麼下不去手的,再好看也當不了飯吃啊!”楊德彰搖頭說道。困難時期,他們也差就點動手了。
“其實,主要還是環境的改變。”李遠山路過聽到兩老頭的話,介面道,“這幾十年國內人口越來越多,很多沼澤水塘都開成地了,水田冬天放幹了水種麥子菜籽(油菜)不說還打農藥,水鳥找不到吃的,自然越來越少了。當然,肯定也有不少是被人抓了。”
朱䴉保護區的審,批速度非常快,在劉專家三人大致摸排完成不久就下來了。生產隊整理出來幾間房子,作為他們的宿舍和辦公室,門前一塊牌子一掛,保護區就成立了。
朱䴉這種鳥,不管是覓食還是飛翔,都很笨拙,速度不快,劉專家三人輕易就抓住了十多隻,然後挑選出七隻由劉專家送走。這七隻是要送去洋縣,性別是根據那邊的七隻鳥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