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崆峒弟子木靈子
酒樓裡,李書成和江明月邊吃邊說主要還是李書成說,江明月只是偶爾回應一聲,做一個忠實的聽眾。
做事情有始有終,實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就像這次解決土匪山寨的問題,殺幾個作惡多端的土匪很簡單,前後動手不到一分鐘,但是安置留下的老弱婦孺就麻煩了。不過還好有曾威曾武兩兄弟在,怎麼做只要吩咐下去就行。
曾威曾武兄弟兩個不過是江湖上的三流角色,在李書成這樣的高手面前當然老老實實地按照吩咐去做。最後得到的回報也超出預期。李書成每天晚上都抽出時間指點他們武功,十幾天下來武功大有進步。
“我決定以後少管這種閒事了,這樣嚴重拖累了我們暢遊天下的腳步。”李書成說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在黃鶴樓上,李書成面對長江,吟誦著崔顥的《黃鶴樓》,旁邊幾個年輕學子呵呵笑起來。
李書成看向他們,問道:“有什麼好笑的嗎?”
“這位兄臺,來到黃鶴樓不自己作詩,卻吟誦別人的詩,難道你自己寫不出來嗎?”其中一個搖著扇子說道。
“呵呵,黃鶴樓存在了這麼多年,登上黃鶴樓賦詩的人不知凡幾,但是,崔顥這首《黃鶴樓》卻蓋壓其餘。就連詩仙李白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何況是我,就別出乖露醜了。”李書成笑道。雖然李白也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但是確實有這個傳說。
李書成的話讓對面幾人很掃興,他們再狂妄,也不敢認為自己能比得過李白崔顥,再也沒了作詩的興致,諾諾地下樓而去。
“其實我倒是覺得李白的詩更好。崔顥的這首詩層層遞進鋪墊,最後引出鄉愁,卻有一點生硬,也顯得直白,而李白的詩結尾寫景將離愁別緒渲染得淋淋盡至。”江明月說道。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啊!”李書成吟誦了一遍,唯有點頭認可。
本來打算好好體會一下詩中的無盡離愁,卻又有人上樓來,還旁若無人地指指點點,做起詩來。只是那些詩,實在不怎麼樣,聽得李書成沒了興致,下樓而去。
“詩寫成那樣還念出來,就不覺得丟人嗎?”李書成無奈地說道,“一個個還互相吹捧叫好,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寫得比李白崔顥還好。”
“讀書人不就是這樣嗎?”江明月笑了笑,說道,“以前你參加那些詩會文會還不是這樣。”當年李書成讀書的時候也參加過不少這樣的聚會,大家都糊弄著說好,最起碼面子上要過得去,不然就得罪人。
一路向西進入巴蜀,特意繞道青城山。江湖上有個建派很久的青城派,天龍八部中的司馬林就是青城派弟子。李書成到青城山當然不是拜訪青城派,而是拜訪山上的道觀。青城山是道教名山,傳承久遠,相容幷蓄。
把山上大小道觀拜訪了個遍,李書成很有收穫,繼續往北走的時候決定再去拜訪崆峒這個道教第一山。
酒樓,向來是傳播訊息的地方,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幾個人到酒樓喝酒,都會說東道西。李書成和江明月在二樓剛坐下一會兒,就聽到了一位故人的訊息。
“張老哥,好久不見了,你也是來馬大俠家賀喜嗎?”
“是洪老弟啊。秉先老弟的兒子成親,老哥當然得來了。”
李書成看向江明月,說道:“馬大俠,馬秉先,不會是我們在華山遇到的那個崆峒弟子吧?”
“這裡離崆峒不遠,應該就是他了。”江明月說道,“先去見見他,這次來拜訪崆峒,有他引薦更好。”他們和馬秉先也只是見過一面,要不是這些年沒怎麼見生人,也許早就忘了馬秉先這個人了。
李書成站起來,走到兩人面前抱拳問道:“打擾一下兩位,你們說的馬大俠,是崆峒弟子馬秉先嗎?”
“馬大俠是崆峒弟子。你是……”那位洪老弟站起來抱拳說道。
“在下李書成,當年在華山和馬兄有過一面之緣。”李書成說著感慨道,“多年不見,沒想到再次聽到他的訊息時他兒子都要成親了。”
“哦,原來李兄和馬大俠早就認識了。”洪姓漢子抱拳說道,“馬大俠的兒子後天成親,要不一會兒我們同去?”
“怕是來不及。”李書成笑道,“我們之前並不知道馬兄兒子成親,還沒準備禮物呢,就這麼空手去可不成。”
確認了真是故人,李書成和江明月飯後在城裡買了禮物,問路之後向馬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