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湧出地表的水彙集在地面低窪處,在重力作用下經常地或週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窪地流動。河流分類原則多種多樣,按注入地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內流河注入內陸湖泊或沼澤,或因滲透、蒸發而消失於荒漠中;外流河則注入海洋。中國常以河流徑流的年內動態差異進行河流分類,共劃分為東北、華北、華南、西南、西北、內蒙古和青藏高原7型。中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達5萬條,其中長江長達6397千米,為世界第三大河;世界上河網密集的地區往往位於溼潤氣候區,如亞馬孫平原,該區的亞馬孫河長6480千米,為世界第一大河流[1]。
中文名
河流
外文名
River
學科部門
水文地理學、地貌學
學科類別
自然地理學
科學研究
科研歷史
明代徐宏祖(1586年~1641年)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有大量記載關於河流的內容。
科研成果
北魏晚期酈道元(?~527年)所著的《水經注》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舉凡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伏流、瀑布、急流、灘瀨、湖泊等等都廣泛蒐羅,詳細記載。
河流系統
水系
綜述
河流沿途接納眾多支流,並形成複雜的干支流網路系統,即為水系。
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層構造、沉積物性質和新構造應力場的反應。據此水系形式通常分為樹枝狀水系、格狀水系和長方形水系三類。樹枝狀水系一般發育在抗侵蝕能力比較一致的沉積岩或變質岩區;格狀水系經常出現在岩層軟硬相間,地下水源比較豐富的平行褶皺構造區;長方形水系則往往和巨大的斷裂構造相聯絡。
水系形式也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關係或它們構成的幾何形態來劃分。如眾多支流
河流沿途接納眾多支流,並形成複雜的干支流網路系統,即為水系。
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層構造、沉積物性質和新構造應力場的反應。據此水系形式通常分為樹枝狀水系、格狀水系和長方形水系三類。樹枝狀水系一般發育在抗侵蝕能力比較一致的沉積岩或變質岩區;格狀水系經常出現在岩層軟硬相間,地下水源比較豐富的平行褶皺構造區;長方形水系則往往和巨大的斷裂構造相聯絡。
水系形式也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關係或它們構成的幾何形態來劃分。如眾多支流集中匯入幹流稱為扇狀水系;支流比較均勻的分佈於幹流兩側,交錯匯入幹流叫羽狀水系;一側支流很少,而另一側支流眾多稱為梳狀水系;支流與幹流平行至河口附近才會合,稱為平行水系。
水系形式還可根據水系流向的相互關係劃分水器型別,如向心水系,輻射狀水系等。
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