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市和啟明市結對扶持後,除了雙方派遣掛職幹部外,啟明市也希望東華市的企業家去啟明市進行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同樣地,東華市也希望有啟明市的董紅宇來東華市投資發展,不僅是賺錢,而且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模式和人脈關係。
為了防止出現投資虧本現象,張峰還是希望人品好、有能力的啟明市董紅宇來東華市進行投資。
張峰這次帶人來啟明市慰問掛職鍛鍊的同時,也想與這些掛職幹部聊天中,瞭解一些啟明市的老闆。
李國輝便向張峰說起一個老闆的故事。
這名老闆名叫董紅宇。
上世紀80年代初,董紅宇退伍後,接了父親的班,成為鄉鎮機關的一名辦事員,主要負責農業和鄉鎮企業。
本地的鄉鎮企業中有兩個小煤窯,董紅宇的一個戰友在鄰省開蜂窩煤廠,他就和戰友牽上線,開始跟周邊的私人、國有用煤單位有了生意往來。
鄉委書記吳榮覺得董紅宇擅長經商,就把他調入鄉企管辦做副主任,主管全鄉的煤炭銷售。
90年代初,民營企業興起,縣裡各行政單位也掀起了經商辦企業的熱潮。吳榮原先來自產煤山區,調入縣行政部門做局長後,就成立了煤炭銷售公司,並把董紅宇挖了過去,負責公司工作。
1998年前,國家明令禁止行政部門經商辦企業,據說董紅宇透過和吳局長協商,只花了“白菜價”把這個企業買了下來,成了我們縣第一個正式辭職“下海”的公務員。
董紅宇盤下企業後,一面擴大公司隊伍,一面增大煤炭銷售,業績迅速攀升。
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沒有實物抵押,在銀行貸不了款,再加上煤礦風險高,董紅宇就請吳局長幫忙書面擔保,又用煤礦抵押,才在信用社貸了100萬。
可每次還貸後再貸,都要找信用社領導低三下四苦說幾天。公司裡負責貸款的會計覺得這像是乞丐討飯,有辱人格,幹了兩年就毅然決然地辭了職。
後來,信用社主任的父親在一個偏遠的山區去世了。董紅宇聽說那個地方沒有花圈賣,這個主任又喜歡講排場,於是一下班就借了一輛當時最高階的豐田越野車,帶著我們趕去參加喪事,後面又用大貨車拉了一車花圈。
董紅宇帶人到達時已是半夜,天氣很冷。看著董紅宇送了幾十個花圈,把院子都擺滿了,信用社主任很是高興。後來董紅宇的企業再去信用社貸款,就比過去容易多了。
聽說吳局長的單位要蓋辦公樓和宿舍,董紅宇就花錢買了一個鄉鎮建築公司,又招了一些施工人員和經理,將這個工程承包了下來。
董紅宇看上的不只是這個工程,還有宿舍樓後面那塊荒地。董紅宇將荒地擅自平整後,沒辦任何手續,就開始和宿舍同建。
等城建來查時,地基都建好了。他們來,工程停止,走了繼續施工,白停夜建,打時間差。
董紅宇明白,只要把房子建起了就不會拆,這裡不是什麼重要場地,也不妨礙到任何人,為此最多罰款了事。
只是在荒地上非法建起來的樓房沒有任何手續,所以不能公開對外售賣,董紅宇就鼓動公司員工內部買房。
公司員工們都知道內情,怕產權證辦不了。為消除單位員工的顧慮,董紅宇保證道:“辦不了證,雙倍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