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峰一下子問到經營點子上,謝婉寧也不敢小瞧,於是認真地回應道:“張書記,我當然對這家服裝廠進行過了解。”
“這家服裝廠之所以效益不好,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一是管理粗放,沒有調動工人的工作積極性,沒有節約成本。”
“二是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
“三是產品知名度不高,銷售價格上不去。”
張峰問道:“既然這家服裝廠存在這麼多的問題,你為什麼還來參與改制?經營風險還是蠻大的。”
謝婉寧解釋道:“張書記,我是這樣考慮的。”
“現在要建設一個上規模的廠房難度比較大,石湖鎮服裝廠現有的廠房和裝置齊全,我接手後立即可以生產。”
“服裝企業的生產技術並不複雜,現在又是流水線作業,工人稍作培訓,便可以上崗操作。在鄉鎮舉辦服裝廠,勞動力成本較低。”
“如果我們最佳化生產線,作好成本控制,便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降低下來的成本,我打算返利給工人,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
“第二點,我打算聘請幾名設計師,最佳化襯衫款式設計,推出多種款式、多種材質的襯衫。”
“同時為了充分利用廠房和開足生產線,我還打算生產西服、西褲,反正只要設計師設計的好,生產工藝是差不多的。”
“第三點,我將設計一個品牌,再透過省城的關係,在全省範圍內打響知名度,只有價格上去了,才能保證真正的利潤。”
“現在不是缺衣服的時代,也不是靠打價格戰的時代。只有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品牌價值,才能真正賺到錢。”
聽著謝婉寧的侃侃而談,張峰相信她是有所準備的,於是又問了一個關鍵問題:“說實話,鄉鎮企業改制,其實就是鄉鎮扔包袱。”
“你想拿下這家服裝廠,沒有一些資金是不行的,比如原先部分工人的工齡買斷,比如買斷這些資產的資金、比如投入開發新產品的資金,你的資金寬裕嗎?”
“要知道,在還沒有開始贏利前,需要投入一筆數額不少的錢。”
謝婉寧不為意地說道:“張書記,我和先生原先積累了一筆錢,再加上親戚朋友湊一些,應該能夠對付過去。”
“實在不行,我在省城還有三套房子,賣掉二套,也可以應付一陣子,我想總不能一直沒有利潤產生吧。”
張峰點了點頭,說道:“明寧縣之所以要搞鄉鎮企業改制,就是不想讓這些企業半死不活地拖著,連累鄉鎮、連累工人。”
“既然改制,我考慮要引進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進來,讓老闆們賺到錢、讓工人們得實惠。”
“這樣吧,考慮到你辦企業不容易,我可以與石湖鎮打個招呼,是不是可以做到這些集體資產的收購資金進行分批支付?具體如何操作,你可以與他們進行商量。”
謝婉寧聽到張峰主動提出幫忙,便心領神會地從包裡拿出一疊錢放在茶几上說道:“非常感謝張書記的幫忙,如此一來,我的資金就會寬裕很多。”
“這是我一點心意,聊表謝意。”
張峰看了看茶几上的錢,起碼有十萬元,心裡感慨:“錢也是真是好賺,打個電話就能收下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