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專職副書記,很少會有常委去投靠,從而就會淪為一個開會的擺設。
有人說,領導很好當,只要不是傻帽,只要給他提供領導的位置,他就能當好領導。
工作日程有人安排好、工作報告與講話稿有人會事先寫好。
出門有人開車送行,下基層有人陪同介紹和負責接待。領導只要邁邁腿、到到場、動動口就行。
豈不知越往上,領導的位置越少,競爭更加激烈。
就象縣委書記這一職位,全國有2000多個縣(市、區),也就是說只有2000多個縣委書記的職位。
乍看起來,好象數量很多,有2000多個,但比起全國近14億的人口,比例不要太低。
就算是縣委書記肯定是從公務員隊伍中產生的,那2000多個縣委書記的職位與幾百萬的公務員數量比起來,被選中的機會也是象中彩票一樣渺茫。
在年齡、能力素質、工作實績、任職經歷等層層選撥下,就算脫穎而出,坐上了縣委書記的職位,日子也不一定好過。
面對各個副職和班子成員,如何平衡、如何駕馭、如何合力,甚至是不被架空權力,都需要運用權謀、利用現有規則與自身優勢,從而掌控全域性。
還要時刻面對美女、金錢的誘惑。縣委書記這樣的職位,手上的權力已經不小。
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需要進入與提拔,企業老闆想要公家工程、或者為了享受政策與資金優惠,都會想方設法拉攏、腐蝕縣委書記這樣一級的官員。
在張峰看來,現在的他,反正是權力很大、好處不少、誘惑更多,但風險也很高。
同時,對於張峰這麼年輕的縣委書記,肯定會有很多人不服氣,非常希望看他出洋相。
當然也會有很多的老闆來接近他。有的為了眼前的利益、也有的為了長遠的著想。
不出意外的話,張峰的仕途不會只止於縣委書記的職位上,肯定會達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多的權力。
張峰也知道這些情況,所以他不能象有些縣委書記那樣,目中無人、一切以自己為主,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
反而要適當收斂自己,先以穩定為主,摸清情況、再徐徐圖之。
這樣的前提是自己不能犯錯,不能給人留下把柄,甚至是工作上的一些小錯誤。
雖然說縣長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對全縣事務負責。但縣委書記是真正的一把手,與整個縣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這個縣出了什麼問題或發生重大事故,縣長要承擔責任,縣委書記也跑不掉。
全縣的人民想當然地認為,全縣發展的不好,作為一個縣的主要領導:縣委書記和縣長肯定要承擔主要責任。
比如城市交通擁堵,群眾就會罵縣委書記和縣長不作為;城市街道髒亂差,群眾就會說縣委書記和縣長不會管理;經濟上不去、財政收入低,群眾就會罵縣委書記和縣長不懂經濟。
就在此時,張峰聽到一個訊息,縣委副書記段平將調往天寧市級部門任職。
原來段平見到這麼年輕的張峰上任,明白做明寧縣委書記已經沒有任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