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的第十五座山峰,正是九大迷地之一的忘記山,這座山比其他十七座山峰都要來的高,山間綠林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座瀰漫著陰寒之氣的山,兩人下山時,更看到綠林中棲息大量猴子,一切都顯得那樣生機勃勃。
若說人待在山上太久而吸入陰寒之氣導致重病身亡,那猴群也該當同一下場,可它們卻活的好好的,這實在叫人奇怪。
張天奪說道:“我確實感受到一些陰寒之氣,不過那股陰寒之氣十分淡薄,我敢說就憑那樣的陰寒之氣是絕無法傷人的。”
青靈想了想說道:“吳前輩在那兒住了二十年,也許是他用了什麼方法將陰寒之氣化解了。”
“嗯,我也這般想的。”
雖然不知道吳君道如何化解那股陰寒之氣,不過忘記山既然不會再對人造成傷害,想必它脫離九大迷地的稱謂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那對附近的土家族百姓和苗族百姓而言都是件好事。
兩人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兩界洞,那是滿山的隱居地,也是九大迷地之一。
兩界洞離忘記山約五百里遠,兩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十天後,兩人終於抵達了兩界洞地界。
連日急趕,兩人的坐騎顯得十分疲勞,青靈建議找個客店下榻休息,養些好飼料,讓馬兒好好休息。
張天奪點頭同意,兩人先不如兩界洞,而是先到兩界洞附近的萬家鎮找店家。
萬家鎮不大,人口也不過兩千來人,因地處偏僻,這裡極少有外來人。
兩人在鎮上轉悠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十分破落的客店,兩人要了兩間房間,囑咐掌門給馬兒喂上好飼料,吃了飯,這才徒步趕往兩界洞。
兩界洞的存在連當地人也極少有人知道,因為這地方極其隱蔽,便是常年居住於山中的獵戶也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
好在這一次陰陽婆婆給了進入兩界洞的詳細方法,兩人倒也不擔心找不到兩界洞。
按陰陽婆婆所示,兩人先是進入了萬家鎮附近的青盤山,隨後找到了洞穿整座青盤山的一條河川,這條河川在當地十分有名,叫蟒河,據說河裡盤居一條大蟒蛇,足有百尺之長,經常襲擊過往船隻,吞食落水之人,因此當地人對蟒河十分敬畏,有寧走千里路,不過丈蟒河之說。
張天奪二人自然不會相信河中有百尺蟒蛇之說,因為蟒河最寬之處不過百尺,最深也不過二十尺,若真有百尺蟒蛇,這條小小的蟒河又豈能容得下它。
兩界洞就在蟒河下游中段的一處地方,因當地人輕易不敢到蟒河上,所以這地方千百年來也不被當地人發現,只有少數正道中人知道這地方,因為這裡是陰陽兩界交集之地。
蟒河左右兩側都是懸崖峭壁,無路可行,要到下游中段,只能乘坐船隻,但當地人既不敢進入蟒河,自不會有船隻存在,無奈之下,兩人只好動手砍樹,花了整整一天功夫,才紮了一隻簡陋且看起來隨時要散架的木筏。
對於這隻拙劣的木筏,張天奪倒是信心十足:“好了,趁現在天還沒黑,我們下去吧。”
青靈卻有些質疑:“這木筏可靠嗎?”
“放心吧,我在暹羅國的時候,經常自己動手扎木筏在湄公河上游蕩,絕對沒問題,快上來吧。”
青靈猶豫了一下,這才跳了上去。
張天奪拿起一根剛砍下來不久的長竹,往水下一撐,木筏發出幾聲古怪聲響,緩緩飄了開去。
蟒河的水看來並不急,兩人乘著木筏一路往下,漸漸的,兩邊的峭壁懸崖越來越高,不知不覺中,他們已進入了青盤山深處。
張天奪回想起在湄公河遊蕩的情形,忍不住哼唱了幾句,青靈聽他嘰裡呱啦的鬼叫,忍不住道:“你別叫了,難聽死了。”
張天奪心情不錯,說道:“那我給你唱幾句家鄉歌謠吧。”
說著,張天奪扯起嗓子,唱起了苗族民謠。
青靈聽了幾句,笑道:“原來你是苗族人啊,看起來一點都不像。”
張天奪止住歌聲,笑道:“我父親是漢族,母親是苗族。”
“哦,這麼說你是從你母親那兒學到這首民謠的?”
“不是,我母親在我父親下南洋時就已經去世了,我父親後來雖然又娶了個暹羅女子,不過他最愛的還是我母親,這首歌他經常哼唱,他說是母親教他的,我聽的多了也就會了。”
青靈觸景生情,她自己也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若不是被陰陽婆婆收養,現在她還不知道流落何方。
張天奪的歌聲在山間悠悠迴盪著,夕陽的餘輝撒在河面上,散發著輕柔的光芒,青靈不覺有些痴醉,忍不住也想哼唱幾句。
就在這時,平靜的水面突然急促起來,木筏發出幾句古怪聲響,忽而向前方快速移去。
“怎麼了?”被湍急水流驚醒的青靈回頭問道。
張天奪兩手緊抓著長竹,一臉沉凝:“水流突然變急了,不用怕,我能應付。”
他的話音剛落下,便聽腳下木筏傳來“啪啪”聲響,青靈臉色一變,那分明是繩索繃斷了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