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是誤會,那誤會解開了就行了。小孩子直接矛盾,今天吵,明天說不定又勾肩搭背了,只要以後注意輕重就行了。”
王來運放了心,這李家講理,那就好!
“多謝李夫人!”
又寒暄了一會兒,王來運告辭。
一個縣學,不好好學習,胡混,能混出什麼名堂?
但願李長喜能夠在縣學那樣的環境裡,明辨是非,刻苦學習。
戴上冪籬,李小月要去地裡看看。
李長福帶著李小月來到隔壁的棉花育苗田,“娘,去年您怎麼做的,我們就是怎麼做的。這些棉苗,長得很好。這幾天我就把這邊的地翻了,種植棉花。”
李小月擺手,“不能在這裡繼續種植棉花了,換一塊地方。”
棉花不能一直在一塊地上種,一方面防止沒有足夠的營養,另一方面也防止病蟲害。
“為什麼?”李長福詫異,“這塊地不好嗎?”
“今年種點蔬菜,換一塊地方,明年再種其他的。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
李長福半信半疑,不過既然孃親這麼說,那就這麼辦,準沒錯。
李長福對自己的孃親迷之自信,“行,找一片更加肥沃的土地種下。到時候,在周圍用樹枝弄個圍欄,防止被破壞了。”
李小月點頭,“不錯,這可是珍貴的種子,不能浪費了。對了,長福,咱們家到底開了多少荒地了?”
李長福回答:“那三萬多的俘虜,利用新式的農事和馬匹,每天能開荒三千畝,裡面的砂石和樹根,全部都已經清理過了。”
“第一年,我種上了比較養地的菽(大豆)。我聽村裡的農人說,開荒的地,種菽最養地。”
“還有一部分,撒了畜牧草,用來養羊和牛。那些地比較貧瘠,種植糧食不行。”
聽著大兒子的講解,李小月對家裡的情況,瞭解更多。
自從化凍之後,他們家已經開荒好幾萬畝,正在往那些荒地蔓延。
以前沒有水,現在有水車,可以把水運送到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有了雪山水的滋潤,這片土地逐漸披上了綠衣裳。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綠地牧場,還能減少風沙。
最後回到作坊裡,文小蘭正在算賬,“月姨,您來了,這是賬目,您看看。”
李小月點頭,“好,我看看。你休息會兒!”
文小蘭從爐子上拎起水壺給李小月泡茶,恭敬地站在邊上。
“不用站著,坐著,我又不是老虎,不用緊張。”李小月見文小蘭一直站在身邊,還以為文小蘭緊張呢。
文小蘭靦腆笑笑,“第一次獨立做這麼重要的事情,擔心做不好,讓月姨失望。”
“做不好,那就學,不用擔心做錯就膽怯了。”李小月鼓勵,她這是準備把文小蘭培養成李家宗婦,將來替她管理整個李家。
至於長媳婦吳翠紅,太老實了,而且識字不多,不能勝任。
周小花也認識幾個字,但貪便宜,心胸狹隘,好掐尖,做事還有點粗心。
她能把自己的小家管理好,李小月就謝天謝地了。
至於這一大攤子事情,當時要靠文小蘭整理,她掌控大方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