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政過獎了。”李小月沒想到吳學政對她的稱讚如此高,頗為詫異,“只是恰逢其會,湊巧而已。”
吳學政沒想到李小月這麼謙虛,笑了笑,“終歸以後老百姓受益,之前我並沒有關注李長喜,不過今日見到了,是個還算機靈的小夥子。”
“一個學子跟他有點矛盾,他還知道在縣學不能打架,跳起來躲到樹上了。能夠避其鋒芒,實屬難得。”
李小月笑笑,“多謝吳學政對犬子誇獎,這孩子是聰明,但他耐心不足,時不時得需要別人敲打。有點成績,就會翹尾巴。”
“家裡人都為長喜沒考上秀才感到難過,其實我反而高興。以長喜的個性,一路順遂,並不是好事,反而會遮掩他的缺點,沒有及時改正,以後必遭反噬。”
這話一出,吳學政震驚,怪不得李娘子氣度不凡,能有這樣見解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李娘子說的是,雖說只是簡單一面,但吳某也看出來李長喜的缺點。既然長喜來縣學,我會讓人好好督促長喜,李娘子放心。”
“多謝吳學政。”李小月感謝,“聽聞縣學校舍一些地方需要修繕,我願意出一千兩銀子用於修繕校舍,還望吳學政收下。”
李家鋪子賣毛線賺錢,整個藍山縣都知道。
既然李娘子願意捐獻,吳學政也沒有拒絕,“那就多謝李娘子善舉,我替這些學子感謝李娘子。”
李小月去捐錢,吳學政和公孫廉閒聊,然後告辭離開。
“這個吳學政為人不錯,圓滑又不失機敏公正,長喜在這裡讀書就挺好。”
記憶裡,劉雲德經常在背地裡辱罵吳學政,說吳學政腦筋僵化,不知道變通,學問也不行……
現在想想,原因應該大多都在劉雲德的身上。
明明人家吳學政,比他大一兩歲,人家是舉人,學問好,而且還是學政。
他呢,只是個童生,秀才都沒考上。
面對兒時的同窗好友,高高在上,心理失衡了。
也活該劉雲德心理變態,卑鄙無恥!
從縣學裡出來,李小月坐上馬車,回梨花村。
公孫廉要送李小月,被李小月拒絕了,“只是回家,我和長歡一起回去就行。你還會回去多陪陪老夫人。”
“這麼大年紀,跟我東奔西跑的,肯定是累著了。”
公孫廉笑笑,“好!改日再去拜訪。”
目送李小月和李長歡的馬車離開,公孫廉才回家。
誰知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聽到管家來他這裡彙報,“王家糧鋪的王來運攜禮拜訪。”
公孫廉曾經跟王來運借過糧食,而且這王家糧鋪的價格一向公道,就算遇到災荒年,鋪子的糧食,也沒有囤貨居奇,只是稍微漲價,再賣出去。
對於這樣有眼力勁兒的人,公孫廉還是高看一眼的。
“那讓王東家進來吧。”公孫廉輕聲說,等著王來運。
王來運進來,躬身行禮道歉,“給公孫先生見禮,犬子在縣學被人挑唆,得罪您的親戚李家四公子。”
“子不教父之過,王某慚愧,特來賠禮道歉,還請公孫大人莫要怪罪。明日一早,我必登門拜訪李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