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甲是從最初的工程機械發展起來的,人在駕駛艙內,控制著巨大的機械臂從事各種非人力所能及的活動。
後來人們融入了坦克,戰車,汽車,飛機等機器的概念,根據使用者的需要給機甲融入了各種因素,使得機甲發展五花八門,形態千奇百怪。
但自從感應式系統得到突破之後,淘汰了鍵盤式操作,機甲的形狀基本上就固定為人形了。畢竟人類更習慣於自身的運動方式。
盾牌在電子科技上要超出獵戶好幾代,所以盾牌懸臂使用的機甲,已經看不見其他形狀,全都是人形。
一般的人形機甲,高度在五米到十幾米不等。重量從幾十噸到一百多噸都有。
而柏承誠他們的鎧裝機甲,如果不算背上,腿上,手臂上的引擎,幾乎跟一件鎧甲差不多,所以在體型上和重量上,都比對方的機甲要小得多。
質量差別如此大的兩架機甲對沖,顯然更重的機甲要佔據明顯的優勢。
兩個戰隊發起對沖,彼此互砍,觀戰者都下意識地認為,柏承誠他們會被對方的衝擊力撞得倒飛而失去控制。這還是相互之間的武器都沒有破防的情況下。如果武器沒有彼此對上,兩邊都看在機身,武器的長度和重量都佔上風的來襲戰隊,完全有可能完成逆襲,第一次斬殺柏承誠的機甲。
機甲在太空的秒速至少是百公里之上。兩邊對沖,交錯時間短得人類的眼睛根本反應不過來。何況,數千公里之外的機甲,肉眼根本就看不見。戰艦監視屏上,也不過像是一群無序翻飛的蒼蠅一樣。
唰,兩支‘蒼蠅’戰隊交錯而過,而後十二團耀光綻放。不到一秒,又是三十幾團‘煙花’綻放開來。
兩邊戰艦中的觀戰者,不約而同地將監控影片調為慢鏡頭,並儘可能放大。
赤龍娉婷、青虎駘駿這邊,頓時爆發出一陣狂喜的高呼。對面來襲者的飛船中,則是一片死寂。清楚地看到戰果的人們,要麼不寒而慄,要麼恨聲怒罵。
罵什麼?罵柏承誠他們不講武德。是的,他們認為柏承誠等人不過是仗著靈器之威欺負人,不英雄,不算本事。
畫面中,清晰地看得雙方交錯而過時,柏承誠戰隊的每一個人,都突然側向閃身,拉開自己跟對方機甲之間的間距。
本是對沖互砍,兩者即使不撞上,橫向間距也不超過機甲砍刀的長度,必在十米之內。
來襲者的機甲,每架機甲的砍刀,加上高能鐳射向外綻放的的長度,都不止十米。重型機甲的砍到,甚至長達二十多米。而柏承誠他們手中所持的砍刀,也就比兩三米長。
為了保證自己武器的著力點恰好砍中對方,在任何人的思維裡,來襲戰隊的機甲,會將彼此交錯的間距,控制在十幾米。而柏承誠他們,就必須求近,讓彼此的間距控制在一點五到兩米。
另外,來襲者的機甲數量,還有五六十臺,於是很默契地兩三臺機甲,攜手迎戰柏承誠他們一臺機甲。
除了直面柏承誠他們機甲的十二臺來襲者機甲徹底放棄射擊武器,一心緊握砍刀之外,其他打配合的機甲,有些依然使用射擊武器瞄準柏承誠他們預計運動方向,有些也使用砍刀,卻稍稍落後主站機甲幾步,準備乘交錯之後柏承誠他們機甲因為巨力碰撞而失控的瞬間進行補刀。還有一種戰法是三架機甲行程一個三角形,在同一切面上迎向一架對方的機甲。
不管是那種作戰方式,都反應對方的作戰經驗極其豐富。顯然,這幫人並非是一般的星盜,或者直接是軍伍假扮的。前兩殺之所以損失慘重,那是因為從未跟靈劍和靈甲交戰過,吃了知己不知彼的虧。
這一次彼此對沖,來襲者顯然信心十足,戰意高昂。
如果沒有慢鏡頭,人們根本就看不清突而其來的意外。在相互交錯的前一霎那,柏承誠他們十二架機甲,非常詭異地橫向閃動四十餘米,儘可能地拉開了彼此機甲的間距。
若不繼續往後看,所有人都以為柏承誠他們在避戰,不敢硬拼。倒不是說柏承誠他們怯戰,觀戰者都會理解,畢竟彼此的體量差距太大嘛。你拿一個乒乓球去撞擊一個籃球。籃球或者只會晃一晃,還需要你乒乓球的速度足夠大,但乒乓球絕對會被彈飛很遠很遠。
可接下來的慢鏡頭,就讓人們瞠目結舌了。柏承誠他們意外的超預計距離的閃躲,讓來襲者的機甲,不管是射擊性武器還是砍刀式武器,全都擊在空處。
按理說,柏承誠他們更是連攻擊都做不到,他們的武器長度夠不著啊。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十二架機甲手中的長刀,就跟留在原地並未隨著機甲而移開一樣。
再一次將鏡頭放大,放慢,人們才看清,他們的長刀,離奇地瞬間延長起來,變成了長達五十多米的一把鏈刀。原刀刃部不變,刀柄到機甲手之間,瞬變成一根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