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之地,是中天域西境邊陲處的一大片地域。
實際上,人族七域遼闊無邊際,再加上險境無數,妖獸無數。
所以,人族修士即使有通天之能,大夏即使勵精圖治兩萬年,也都未能是將七域疆域開發超過五成,七域之中,多的是未曾開發之地。
蠻荒之地,便是這樣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
只是相比其它荒野區域,蠻荒之地又不一樣些:
其上聚集的並不是妖獸之類,而是與人族同出一源,有著自己思想與文化的蠻族。
蠻荒之地上究竟有多少個氏族,沒人知悉。
但數量超過千個是肯定有的。
如此大的人口基數,再加上蠻族排斥外來人族,所以大夏也就任由蠻族們自來去,懶得管了。
有熊族,就是這樣蠻荒之地中,這樣一個相當不起眼的中小型蠻族,也正是陸青山此行的目標。
對大夏而言,有熊族又有些特殊。
因為這有熊族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大型蠻族。
至於為何衰弱至此,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有熊族曾經發生過一次分裂,被分成了兩脈。
蠻人氏族有兩大掌權者,祝祭與族長。
當年,有一大半的有熊族蠻人,在族長的帶領下,脫離了蠻荒之地,接受大夏的招安,融入人族。
剩下的那一小半有熊族蠻人,則是在祝祭的統領下,固執的留守於蠻荒之地。
但是族內的戰力驟去一大半,在弱肉強食的蠻荒之地中,有熊族也就免不得遭到他族覬覦。
幸好當時的有熊族祝祭快刀斬亂麻,果斷捨棄割讓大部分本族資源,僅留符合本族實力的資源,這才讓有熊族勉強苟存了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一批離開蠻荒之地,接受大夏招安的有熊族蠻人,逐漸在大夏之中紮根下來。
並憑藉自己的能力與天賦,蒸蒸日上,使得有熊一族走上正軌,並且易名為少典族。
率領他們加入大夏的族長,後來更是被大夏王封為少典侯,世襲罔替。
有熊一脈與少典一脈斷絕關係已久,本該就這樣互不干擾,各自安好。
直到近日,蠻荒有熊一脈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堪稱滅族的危機。
有熊族當代祝祭垂垂老矣,大限將至,而下一任祝祭卻是還未成長起來。
這本不礙事,族內青黃不接的情況,有熊這麼多年經歷不少。
再說,他們甚至連當年分化割裂,如此重大的創傷,都是支撐了過來,又豈會因為一時青黃不接,而陷入滅族危機呢?
這次之所以讓他們感到難以支撐,是因為幫助他們度過數次危機的族中底蘊,祭靈“熊”大人不知是遭遇了何天災人禍,出行一趟再歸來時,竟然是全身氣血乾涸,所剩時日無多。
更讓人絕望的是,熊大人並未有子嗣存在。
這種情況下,當即就有其它蠻人氏族,對有熊發動了武力威脅,欲要吞併有熊。
有熊一族難以應對
在這族群最危急的時刻,蠻荒有熊一脈終於是想到了大夏少典一脈,想到了這已經逐漸失聯的情誼。
有熊那邊有族人擅自聯絡少典一脈,希望少典一脈,能念著血脈上的情誼,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有熊當年分化割裂之時,蠻荒有熊一脈對出走大夏的族人百般責難,視自己為正統,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給少典一脈製造了不少麻煩,甚至還殺害了不少意欲脫離蠻荒之地的族人。
這也讓少典一脈,是帶著滿腹怨氣與恨意,離開的蠻荒之地。
大夏少典一脈最後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與犧牲,為大夏、為人族出生入死,這才以蠻族身份在大夏之中站穩腳跟。
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