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封還想拉著小尾巴磕頭,呂道人伸手虛抬,二人便怎麼都拜不下去。
呂道人拍了拍胡塵的手,瞥了一眼一旁木訥的小尾巴,笑道:“罷了,罷了,小傢伙快住手,再被你這樣敲下去,我這把老骨頭都快被你敲散了。收你們為徒是萬萬不能的,我話既已出口,又不能收回來,便破例為你們講些修行路上的規矩吧。”
呂道人微笑著道:“我觀你們資質清奇,都是修行的上上之選,你們亦都已踏足武道,我也不問你們師尊是誰,今日偶遇,不過是道人我興之所至罷了。他日若再相遇,若三位還念這個善緣,老道於願足矣。”
三人相互看了看,認真的點了點頭,一個個正襟危坐,呂道人撫須微笑,娓娓道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物皆有靈,靈氣的多寡往往決定著智慧的開發程度。妖族稟天地所生,智力超群,個體強橫,天道輪迴,有因必有果,有得就有失,人族隨後誕生。人族雖然弱小,為立足世間敢與猛獸搏命,同妖魔抗爭,聚眾修城,靈氣匯聚更多,使得人族智者頻出,儼然要成為萬族至尊。
人族雖然聰慧,與妖族爭雄,卻有一道致命的天塹矗立在人族面前,便是生命短暫,愈是聰慧者命數愈短,有人族先賢不甘於此,借鑑世上各種長壽妖族創出修行之法逆天改命,這便是修行的來歷。
大陸上盛行兩種修行法門,一是以信入道,另一種便是以武問道,兩種法門千差萬別,殊途同歸,最終都要以身證道,博得天地共鳴,超脫凡俗以達到萬劫不朽的狀態。
以信入道,共有七境。斂息,凝神,御物,結丹,出神,化虛,入籍。
斂息,顧名思意,就是屏氣凝神以達物我兩忘,找到自身的靈氣與天地之間靈氣的共通點,斂息境成才算真正的練氣士。
凝神,凝聚精神與天地接橋,以自身為引,吸納天地靈氣為已用。
御物,練氣士到了這一境,便能以自身靈氣為支點,操控外界一切非生靈的物體。
結丹,修士最為重要的一關。結成金丹客,方為修道人。修士只要凝結成金丹,便能調動天地靈氣以為己用,靈氣源源不絕,術法威力陡增。
出神,金丹之後,便可煉化陽神跟陰神,一人作三人使,術法威力倍增加不說,吸納煉化靈氣的速度更是金丹完全不可比擬。
化虛,天地之間有大道,達到這個境界的修行者已是觸碰到道的本質,化虛為實,化實為虛,憑空造物。
入籍,超脫凡俗,入仙人籍,修不壞身,與日月同輝,萬法不侵,不死不滅,得大自由。
成為練氣士走上以信入道的路是需要修行資質的。習武則不同,世人皆可習武,但想要以武入道則更加艱難的多。
武道同樣有七境。鍛體,煉骨,修內,氣動,馭氣,顯聖,超凡。
鍛體,強身健體,錘鍊體魄,若得千錘百煉體,尋常病痛不上身,更是武夫七境的根基所在。
煉骨,外煉皮,內煉骨,煉體不煉骨,便做白豆腐,說的便是煉骨的重要性。此境大成,武夫身堅似鐵,輕巧如燕,尋常刀劍莫能傷。
修內,人活一口氣,氣由心生,由外而內,內外兼修,接引人身小天地。
氣動,武夫的第一道大關。內氣外功,收放自如,內氣由內至外,裨益體魄神魂,通經絡,潤心腦,三花聚頂。
馭氣,武夫的第二個大關。氣由心生,身隨氣動,人身小天地接駁外界大天地,以力借力,一氣呵成三百里,生生不息,御風而行,橫舟渡海。
顯聖,武夫的第三道生死關,過了此關,大道遨遊。此境武夫拳能開山,腳能斷流,更能請上古先賢顯聖,摧城填江,威服四海。
超凡,超凡入聖,成就武道聖人,自身便是一方天地,千秋萬載不朽,武動乾坤,名傳萬古。
以武入道者是為神,以信入道者便為仙。
呂道人一口飲盡葫中酒,搖搖晃晃起身吟道。
“都道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入修行歲月催,提劍蕩盡不平事,不勝人生一場醉。青衫仗劍悲白髮,墳塋頭上草三尺,大道如潮人如水,修行路上幾人回?”
道人吟罷,人早已遠去,憑空立於夜色之中,俯視腳下三個小小的人影,輕嘆一聲。
夜風中一身道袍翻飛,仙風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