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63年八月初一,洛陽城北,大校場。
三千名曹魏中軍的軍候以上軍官,頂著季夏的太陽,身披厚重的鎧甲,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外奔湧。但這三千人的方陣,仍然站的整整齊齊,絲毫沒有散亂的跡象。
大校場的點將臺上,鍾會、衛灌、皇甫闓、夏侯鹹、荀愷、胡烈、田續、龐會、田章、李輔、王買、許儀等諸多大將垂首站立。整個大校場在鴉雀無聲中,一股肅殺之氣沖天而起!
突然!隨著一陣陣的玉玲響動,無數的鎧甲碰撞聲也整齊的響起。三千名中軍軍官,同時的半跪下身子,雙手平舉做拱,頭部微微低垂,整齊的發出一聲巨響:“我等恭迎大將軍!”
面色紅潤,腳步堅定有力的司馬昭,眼神複雜的登上了點將臺,他威嚴的目光審視了全場,右手輕輕往上虛抬。剛剛半跪下的三千人,又整齊劃一的同時起身。大校場上輕輕的被揚起了一層薄薄的塵土。
滿意的點了點頭,司馬昭很是霸氣的開了口:“吾欲伐蜀,誰贊成?誰反對?”
實話實說,這個時候征伐蜀漢。曹魏朝堂內反對的聲音是很大的。不要說朝堂了,就是直面蜀漢的一線都督鄧艾、諸葛緒都表示反對。但是獨裁者就是獨裁者,他定了的事情,所謂民意?那真是屁都不如。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胸襟,和他們的老爹司馬懿比起來可是要狹窄得多了。所以只要腦袋正常,沒人敢在這樣的誓師大會上去觸司馬昭的黴頭。因此在場眾人均大聲的發出了一聲:“謹遵大將軍之命!”
然而,在這轟然巨響的“謹遵大將軍之命”中,真的有一個雜音:“我反對!”
一個矯健的身影越眾而出,卻是前將軍鄧敦:“大將軍,姜維屢犯中原,我兵折傷甚多,只今守禦,尚自未保;奈何深入山川危險之地,自取禍亂耶?”
居然真的有人敢在這種場合反對?司馬昭的嘴角微微扯起一個幅度:“拖下去,祭旗!”
少頃,一個新鮮的人頭放在盤子裡端了上來。司馬昭雙眼對著人頭一閃而過:“吾欲伐蜀,誰贊成?誰反對?”
“我等誓死為大將軍效命!”
“嗯。”現在的聲音比剛才洪亮多了。司馬昭滿意的點點頭,左手輕輕一抬。八個身材魁梧的甲士齊齊上前一步,同時將手裡的帛書開啟。
“伏維景元四年,大將軍昭命曰:西蜀劉氏者,原不過織蓆販履之徒矣。因逢亂世,屢用奸詐,數賣其主,厚顏無恥至極後。方得竊據一隅。其地不過一州,其民不過百萬,亦敢妄稱帝號!古來寡廉鮮恥,妄自尊大者,皆不如西蜀劉氏萬分之一矣!
然西蜀賊寇,不知以小事大,保境安民。以其蕞爾之邦,僻敝之域。妄謀亂於關中之地,串奸於隴西之北。其彈丸之地,不知自重,媾於豺狼之邦東吳,數十年來,不顧境內百姓困蹇至極,不惜殘民害民,極盡搜刮壓榨之能。藉此堆積錢糧,屢犯邊境……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我國家自嘉平(高平陵之變後的年號)以來,休養生息,安撫黎民已十有四年……政通人和,海清河晏。東至蒼海,西盡大漠;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長槍如林,威武之士何眾!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向駱賓王致敬!)
益州百姓,苦於劉氏暴政久矣!今我弔民伐罪,當解爾等困苦於倒懸!王師南至之日,益當簞食壺漿迎於路途……今日之徵伐,罪在劉氏一人爾,旁人無問……故茲告諭,鹹使知聞。”
檄文宣讀完畢後,司馬昭將代表大魏皇帝尊嚴的節仗交到了鍾會的手中:“士季,好好去做。勿負我望。”
“請大將軍放心,會此去,定滅蜀方還!”拿到了節仗的鐘會,已經是事實上的本次伐蜀大軍總司令了。他越過司馬昭,站到前臺,右手高高舉起令旗:“全軍出發!”
“萬勝!萬勝!!萬勝!!!”
……
目送著鍾會等人上馬離去,剛剛還步履穩定的司馬昭身體輕輕的搖晃了一下。他臉色微微一變,迅速的轉過身,朝著校場外自己的座車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