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司馬炎是不能接受的。可是到底司馬炎的智商還是線上的,他非常的清楚:這個時候有的是年輕的世家子出來打包票,說什麼陛下你給我三千人馬,我分分鐘把關彝和姜維的人頭給你拿回來。但是這些話,他又怎麼可能會去相信?
“大司馬好好去做吧。”很是抑鬱的嘆了一口氣:“尚書令,給徐州的七叔去一道旨意,讓他在今年之內,發青徐兵三萬和五十萬石糧草入洛陽。”
“臣領旨。”
又要從青徐軍團抽人?想到這個裴秀就牙疼。作為整個帝國唯一沒有邊防任務的兩州,青徐從來都是大後方。但也是被抽血抽得最狠的。別的不說,現在的青徐軍團可是在今年才剛剛完成重建啊!別看有五萬士兵,可那些士兵能不能把長槍端平行走都是問題!
但是不從青徐抽人又能怎麼辦呢?想到這個裴秀都是一陣頭大:司馬家實封親王的策略確實保證了帝國內部不會有任何異姓權臣冒頭,但也大大的降低了國家的執行力和動員力。而且作為一名學者,裴秀非常清楚,這樣的分封制,一旦第一任皇帝去世之後,那些實封親王之間的關係,他們與帝國中央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還兩說呢!
哎,我想那麼多幹嘛?要是這次應對不好,這個國家有沒有第二任皇帝都還不知道呢!
咦?我怎麼會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蜀賊和東吳再怎麼強還能威脅大晉的生存不成?我真的是想多了啊。
……
拋開神魂不捨的裴秀,另一邊,吳帝國的首都,建業。
“哼!貴國就是這麼對待盟友的嗎?兩國共同出兵,如此重要的大事上面都敢對盟友撒謊,讓我國如何相信貴國的誠意!?”
“呵呵呵,陛下。這個事情呢,確實是敝國做得不對。但是也因為如此,敝國可是把晉逆的主力全都吸引到了西線啊。這樣貴國的中線和東線要出兵不就更容易達成目的了麼?敝國這麼做,真的是為了盟友犧牲良多啊。”
西元267年十一月十五日,蜀漢的使者諸葛京抵達建業。其目的只有一個:催促東吳快點發兵,分擔己方雍涼戰場上的壓力。
由於馬過執意跟隨北伐,簡無雙作為留府長史必須要在成都看好家,所以這次不能出使東吳了。這一次復興社派出的是諸葛亮的次孫諸葛京。
這位諸葛家的人現在年齡還不到二十歲。才華什麼的是有的,但還需要更多的磨鍊。之所以派他出使,一方面是鍛鍊,另一方面是,不會被噴得太慘。
每個君主都不喜歡權臣。如果實在出現了權臣,那所有的君主都希望這個權臣是諸葛亮。所以,在諸葛亮得以善終後,其在魏(晉)、吳的地位越來越高,已經有了後世“人臣典範”的苗頭。也因為如此,雖然孫皓的脾氣很差,但一聽到是諸葛京來了,還是馬上予以了高規格的接見。
這個事情對於諸葛京來說很簡單:求見,說話,走人。因為蜀漢透過東吳達成戰略欺騙,提前出兵已經是既成事實了。再怎麼瞎嚷嚷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所以,在打發走了諸葛京之後,孫皓趕緊的召開重臣會議,商議如何應對。
“陛下,老臣的意思是,應該立刻命令部隊集結。爭取十二月出兵合肥!”
老將丁奉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所以其心情相當的急迫。但是……
“陛下,右大司馬的意見臣有不同的看法。”
“哦?士季的意思是?”
“我們不必急著出兵,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明年春耕後再出兵。”
“尚書令不行啊,西蜀國小力弱,若是我國不出兵,晉逆的中軍全線壓過去,說不得西蜀就撤軍了。他們一撤,我們還沒出兵。到時候晉逆的中軍又壓到我們這邊來了。”
“呵呵呵,右大司馬,西蜀有關子豐執政,國力今非昔比。今日西蜀北伐的部隊,絕不是昔年動不動就糧盡退兵的弱旅。所以會斷定,半年之內,西蜀不會撤軍。而且,陛下,那西蜀關子豐何等了得,將來遲早是我大吳的大敵,若是能夠藉著晉逆的手…….”
“……嗯,尚書令說得有道理。但是!兩位丞相,右大司馬,你們要提早行動起來。籌劃各類出兵的準備。朕希望明年三月下旬,春耕結束後就立即發兵。再不要像五年前那樣,整整四個月都不得寸進!”
“諾!臣等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