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數十個銅哨聲近乎同時響起,然後各槍陣隊官們同時開口:“向右刺!”無數個槍頭整齊劃一的刺出,晉軍第一線計程車兵們頓時響起了一陣陣的慘叫。
司馬望知道關彝很厲害,但到底怎麼個厲害法,其實是沒有具體認知的。
新都大戰,整個鄧艾軍沒有一個人跑回雍涼。所以鄧艾軍到底是怎麼敗的,晉國沒有人清楚。在他們的推算裡,大致的結論就是鄧艾孤軍深入,連續多場大戰,戰力損耗嚴重。最後在兵力居於劣勢的情況下被關彝撿了便宜。
陽安關阻擊戰,那純粹是關彝佔據了地利。
所以,直到今天,司馬望看到了蜀漢軍的槍兵大陣之後才知道。他到底還是小看了對面的那位年輕人。
此時晉軍第一線的前敵指揮官李輔,也並非庸將。在見識了蜀漢軍槍陣的厲害後,他非常迅速的下達了結盾陣,然後盡力防守的命令。但即便是這樣,晉軍第一線士兵仍然被打得連連後退。
雙方的戰鬥從午時二刻開打,不到未時二刻,一萬晉軍前鋒,其陣型已經在開始鬆散了。
“原來如此,鄧士載倒也敗得不冤。”作為經年老將,司馬望雖說對本方第一陣的緩緩敗退有些皺眉,但也不太驚慌:“傳令,讓爰青、句安出擊!”
“喏!”
隨著司馬望的命令,整個戰場的地面開始劇烈抖動了起來。這個時候無需關彝下令,趙毅和牽弘也開始率領蜀漢的騎兵朝著晉國的騎兵發起了衝鋒。
但是,待得雙方都進入對方的肉眼視距之內後,領頭的爰青和句安就發現,對面的蜀軍騎兵和本方騎兵有點不同。
是的,在擁有了足夠的騎兵後,關彝對本方的馬鐙徹底解禁了!
既然馬鐙已經解禁了,那麼以前騎兵們標配的騎槍也全都換裝成了馬刀。
馬鐙毫無疑問是騎兵革命性的裝備。他的最大貢獻主要有兩點:第一,騎士在馬上有了可以借力的地方。這樣在攻擊敵人的時候就可以使出全力而不用防止用力過大,一不小心自己就先落馬的尷尬。其次就是,有了馬鐙,騎士的攻擊範圍不再侷限於自己的正前方,其側後方的攻擊範圍反而比正前方變得更為有利!
以前沒有馬鐙,大家的攻擊範圍比較侷限,所以長槍是最好的武器。而現在有了馬鐙,騎兵的攻擊範圍大範圍的提升了,當然馬刀就可以出場了——畢竟,騎兵最後成建制的大規模出現在戰場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有列強的騎兵都已經是馬刀騎兵了。
(呃,好像二戰的時候波蘭用成建制的騎兵衝擊過德三的裝甲兵……那才是成建制騎兵的絕唱吧?)
所以,當爰青、句安率領的騎兵開始將手裡的長槍齊齊放平的時候,趙毅、牽弘率領的騎兵,卻刷刷刷的齊齊抽出長長的馬刀,然後把持刀的右手後舉到肩背部,就這麼直直的衝了上來。
雙方合計兩萬名騎兵組成的戰場,其寬度何等的宏大。在剎那間,當兩軍的戰馬狠狠的衝撞在一起的時候。無數的慘叫、馬鳴、刀槍入骨的聲音紛紛響起。
在衝入敵方騎兵大陣後,爰青、句安立刻感受到了對方馬刀騎兵的威力。
當兩馬正面衝刺的時候,對方的騎兵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躲避敵人槍頭上,可是當本方騎兵在戰馬高速賓士中與對方交錯而過的一剎那,對方的馬刀就狠狠的劈下來了。
在雙方完成了相互鑿穿之後,爰青、句安扭轉馬頭,粗粗的看了一下本方的陣列後已經是一陣膽寒:本方騎兵落馬的並不多,甚至好像比對方的落馬人數還要少一點。但是兩位領兵大將心裡非常清楚:本方現在還騎在馬背上的戰士,身上沒有傷的恐怕相當的少!別的不說,爰青的左手都快要被砍斷了,肩膀上的戰甲被劈掉了一大塊,露出了下面白森森的骨頭。而句安的後背、右手上臂都被砍了一刀,雖然還沒見到骨頭,但也潺潺的大量鮮血外湧。
兩位大將互相看了一眼後,很是默契的點了點頭。然後再一次開始率領本方的騎兵衝鋒!
“國威!待會為叔先衝,你帶領本部人馬朝北後撤至少二十丈!”
匆匆交待了這句話後,牽弘率領著本方一半的騎兵開始迎著晉軍對沖。雙方再一次迅速的碰撞在了一起。
這一次相互鑿穿之後,晉軍騎兵落馬的比例以極快的速度增加了:衝一次,挨一兩刀沒有落馬是可能的。衝兩次挨三四刀呢?
好在爰青和句安早就對這種情況有了預判。當雙方再一次完成相互鑿穿,晉軍騎兵重新回到東側後。兩員大將根本就不再回頭,直接就帶著剩下的騎兵朝著東方長安的方向開始撤退了!
但是,他們有了這樣的預判,老於戰陣的牽弘一樣有預判啊。他的部隊現在是又回到了西側,可是趙毅的部隊現在是在北側啊。於是,當爰青、句安帶著晉軍騎兵從西向東開始撤退的時候,趙毅的騎兵從北側強勢插入,把晉軍騎兵一下子斬為了兩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