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鏦納了薛楚兒之後,每次回請那班士子便都設在了城南莊,離皇城比較遠,景緻又好,又同升平公主府和汾陽府撇清了干係,免得落人話柄。
便是說起來,也不過是說郭家三郎是個倜儻人物,時時與教坊中人和那些風流才子來往罷了。
那城門外的施粥仍舊在進行著,每日大清早,用馬車拉那麼數十石大米到城門口去,趕著城門一開便架起大鍋生火,煮上三五個時辰,待這一日帶去的大米消耗完,就收拾東西回去,一日約莫能救濟個三五千人。
若見有身強體壯的,便送一身乾淨布衣,設法薦去城中幫工。又把藥藏局裡兩個侍醫叫去坐診,熬幾鍋些常用的藥材,災民中有生病的,便可免費去看病領藥。
郭鏦卻藏了個心眼,這日在光化門,明日卻到開遠門,照樣施粥施米,第三日卻又不來,直到第五日才又去延平門佈施,時間地點並無甚規律可言,免得有人日日只來等著佈施,又可叫全城都曉得這事。
如此佈施了七八次,整個長安城及附近的州縣都知道有個容貌俊秀的少年郎君樂善好施,時常在西城外施粥施米救濟災民、免費義診。
又過了月餘,已是盛夏時節,青黃不接之時早已過去,災民經過一番安置也少了許多,念雲見差不多了,便改為每月不定時命人去施兩次粥米,勉強維持著,不再親自到場。
那些個士子也都有份,於是個個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寫了許多詩文來歌頌這位的郭家小五郎君。
一時間郭小五幾乎成了救世主的代名詞,又是誇他容貌俊美,又是讚揚他才華無雙,又是吹捧他拯救蒼生。
不久,坊間有一篇題目叫做《楚孝王妃傳》的傳奇文從平康里流傳出來,引得一眾閒人紛紛傳抄。
那傳奇講的是西漢孝景帝時期一位風華絕代的王妃,她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擁有一切善良的美德。
她生活節儉、樂善好施,屋裡不用金玉器物,卻和她的哥哥一起裝扮成無名少年,將省下的錢財買來米糧和藥材拿去救濟窮人;她同情下等人,待奴僕們都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和善,她用她的智慧和美貌拯救了一位誤落風塵的青樓才女;她的丈夫楚孝王受到朝廷重臣和宦官們的詆譭,被皇帝所猜忌,宰相建議皇帝召他回京述職,而宦官們卻打算趁機謀殺他。
那位青樓才女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想盡一切辦法,並在其他得到過她恩惠的人們幫助下,最終在皇帝面前揭露了宦官和佞臣們的陰謀,得以撥亂反正。
故事以王妃和王爺在百姓的擁戴下回到封地繼續生活、那位有情有義的青樓才女和她的哥哥喜結連理的大團圓為結局,讓讀者大呼過癮。
故事的作者雖然託言漢代,但許多人認為他是在影射當朝,但好事者紛紛猜測故事中那個讓三千佳麗都失色的王妃就是廣陵郡夫人。一時間,許多人紛紛傳抄,紙張供不應求,引得長安的宣紙每卷價格上漲了五個錢。
甚至於,有人竟偷偷躲在東宮外的街道上數日,以致於被官府誤當作小偷逮了,只為看一眼故事中那個世間少有的王妃到底風華絕代到什麼地步。
日子久了,慢慢的沒有人再費心猜測故事的作者到底是誰,又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奇文,但那故事卻深入人心,婦孺皆知,甚至人們比當年昇平公主府和東宮兒女舉行盛大婚禮的時候更深刻地記住了,廣陵郡王有一位風華絕代的夫人。
廣陵郡王的嫡長子滿週歲的時候,按理要舉行盛大的筵席,宴請長安城中的達官顯貴。但太子為人一向低調,為免落人話柄,只舉行了一個家宴,宴請了幾位走得近的皇子,以及郭府的幾位長輩們。
此外,太子和李淳夫婦也請了些相熟的朋友。
念雲拉過子厚,道:“柳兄,我同你引見一個人。”
她一向是男裝示人,這家宴上卻是穿著端莊的襦裙,髮間綴著步搖,十足貴婦模樣。柳子厚有幾分不自在,但見東宮門風極好,她行事也依舊爽利,於是慢慢放鬆了下來。
念雲把子厚帶到王叔文面前:“子厚,這是太子侍讀王先生。”
早幾日念雲已穿針引線,把子厚的詩文拿與王先生看了,頗得王先生賞識,故而今日更進一步,介紹他二人相識,算是投桃報李。
柳子厚原是個守選的身份,又因丁憂消失了兩年,自然需要她來相助,引他與那些在聖上面前說得上話的人相見,為柳子厚的仕途鋪個路。
這邊廂又有幾位女眷走過來,念雲只好走去招呼,留那二人相談。
再回轉頭去時,那王先生已經同子厚觥籌交錯起來,可見是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王先生向念雲道:“長安城裡有這般青年才俊,王某竟不知,郡夫人怎的今日才與我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