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主老財們自覺把佃農交出來。
很難?並不難,之所以以前不用,只是需要的成本有點高而已。
簡單來說,當地主老財們突然發現,養著那麼多佃農不香的時候,絕對恨不得一大家子只剩下直系三代,連個僕人都不想要。
切入點就在糧價上。
官府開倉放糧的第三天,地主老財們坐不住了。
“當官的哪裡來的糧食!”
這個疑問變得跟你吃了沒一樣習慣性用語,在地主老財之間彼此問候時,絕對會討論個熱火朝天。
他們當然想不到李冉的外掛是何等變態。
但他們真能看到晉陽城的穩定程度以指數級程度增長。
短短三天裡,街上已經看不見餓殍……有了糧票,流離失所的百姓拿到了最基本的生存物資,都開始拿起久違的鋤頭,耕種起荒廢已久的農田。
不僅如此,官府的公告上還寫的明白。
為了穩住生產,耕農還可以向官府申請小額貸款……又特麼是個新名詞,這一屆的官府怎麼老是愛玩騷操作。
據衙門的小吏透露,這小額貸款可大有文章。
簡單來說,耕農缺乏什麼,就可以向官府借什麼,包括土地、資金、良種,甚至……人!
只要簽字畫押後,秒速放款,貼心的無話可說。
雖然貸款額度有上限,但它利息低啊!
一年不到本金五分利息的還款,與錢莊和當鋪比起來,跟白送似的。
百姓們是不識字,但人又不傻,聽衙門小吏講解了政策後,直接用腳投票,在官府的放款處大排長龍。
陽謀的第一步,成功!
簡單來說,給老百姓活路,讓他們知道,遇到困境時,變賣了身家投身給地主老財當佃農長工不是唯一出路,官府會給予扶持,幫助重振家業!
效果出奇的好,一場戰亂帶來的波動竟然沒有讓晉陽城一個百姓失去耕農的身份,簡直是賑災史上的奇蹟。
這一拳把地主老財們打得暈頭轉向,招不到佃農,他們就無法購買土地……沒人種,買起來荒廢麼?
而第二步組合拳緊隨著到來。
發出公告,廣招勞工。
目標物件,那些失去了土地,沒法耕作又不肯投身地主老財的耕農!
勞工什麼並不是新鮮事,在長安時,李冉便廣招民工修建武則天的陵寢,後來又修築了四大關,可謂駕輕就熟。
然而以前都是野路子,工程做完後,大部分勞工就地遣散,只保留了極小部分精銳收為己用。
所以這一次,他要幹成民工中的正規軍。
“……勞動律例試行版?”
晉陽的府衙公文起草處,桓彥範親自充當刀筆吏,李冉每說一個字,他便記錄一個字,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整個人大腦完全懵逼。
“要不,叫勞動法典?框架太大了吧,我水平有限。”
李冉敲著案几冥思苦想,遣詞造句什麼的不是他強項,但作為現代人的驕傲不允許他草率……這律例是面向整個大唐治下的,玩砸了多丟人。
“……還請仙師解惑,這勞動律例,到底是何意?”
“簡單來說,為勞動者幹活提供法律保護,比如,每天工作不得超過多少個時辰,從事的工種最低日薪是多少,最小勞動年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