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讓板泉之戰暫停了數日,這幾日,兩大部落因為戰場不遠處的臨時陣營簡陋,導致所有參戰部落不但沒有能修整,反而越來越狼狽。
尤其是炎帝部落,受到暴雨帶來的損失更為嚴重!
炎帝部落的戰略物資極多,戰時儲存不便,很多臨時倉庫都出現了損毀,其中受暴雨糟蹋的糧食不少,畢竟陶器運輸不方便,參戰帶來的糧食並不能全都裝在陶器中,而且由於密封問題,剩下的儲存完好的糧食,也多少會受潮,導致原本能支撐兩三年的糧食,現在可能連一年都撐不住!
相比之下,黃帝部落的準備就充分一些,這暴雨是黃帝計劃好的,所以平日裡就時常思考如何防雨防潮。
而且,這些年來,雖然黃帝沒有親自嘗百草,但他卻非常重視收集學習各部落的先進技術。
從糧食角度來講,黃帝推廣了五穀,而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
黃帝‘藝五種’的五穀,是指“黍、稷、菽、麥、稻”。稻指各種稻米;黍是黃米,比小米大點;稷是慄米,也即小米;麥是各種麥子;菽則是各類豆子。
帶著穀殼的穀物在密封好的條件下能存放數年,黃帝部落經過多年測試,已經找到了這些穀物最適合防潮的儲備方法,初次交鋒從糧食上來看,黃帝部落正式佔據了上風。
明白這位侄子的想法後,炎帝神農氏一邊覆盤初次交戰,一邊開始思索對策。
人族混戰的場面,與統帥妖族天庭交戰完全不同,妖族天庭上至妖神妖王,下至妖獸小妖,都能飛天遁地戰力不凡,統帥起來得心應手令行禁止。但人族不同,雙方混戰廝殺起來,完全就是一盤散沙。
尤其是暴雨降臨後,炎帝神農下令撤退難以傳達,導致神農氏部落的損失比預期高了許多。
現在回想起來,為何暴雨後,黃帝部落的統帥指揮就相對有序呢?
難道黃帝傳令時,用了神力?可是自己並沒有感覺到啊?
關於這一點,一定有某種細節被自己忽略了!
突然,炎帝神農靈感一閃,他眼中好似閃現出交戰時,黃帝聯盟部落各處揮舞的戰旗,其中除了各部落的圖騰戰旗外,還有一些沒有圖案,但旗子顏色各異的旗幟混在其中。
本以為這些戰旗是為了壯聲勢的,加上圖騰戰旗的區分不同聯盟部落的作用,導致炎帝神農一時間忽略了戰旗可以起到的指揮作用!
人族交戰時,雙方喊殺聲震天,這時候很難再聽進去各種命令,加上大雨砸落泥坑聲的干擾,只靠人聲是很難傳遞訊號的。而這時候,揮舞不同顏色的戰旗,就能起到傳遞訊號的作用!
不止炎帝神農,偷偷前來觀戰的蚩尤,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蚩尤雖然從無敗績,但他帶領九黎部落的勇士們參與和取得的,都是小型戰役的勝利,若是遇到這種千人萬人以上的戰鬥規模,幾十上百個勇士就算以一當十,也難以堅持。
要想辦法破了黃帝的戰旗指揮方法,將黃帝部落的軍隊分割開,一小塊一小塊的戰勝,才能最大的發揮九黎部落的優勢!
另外,炎帝神農和蚩尤都意識到了仙人助陣的重要性!
雖然仙人們不能參戰,但呼風喚雨掌控天時地利的手段,暫時看來是可以應用到戰爭中的,這一點對於人族戰鬥的結果非常重要。
黃帝的應龍之身原本還在繼續降雨,狼狽的炎帝神農部落駐紮在下游位置,受到暴雨水災的程度更重,再拖下去只怕會不戰而敗。
暴雨造成的低溫也帶來了各種風寒疾病,人族第一次打仗,所帶的物資中禦寒之物本就不充分,受暴雨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偏偏這種情況下,炎帝神農氏部落連撤退都無法做到。
若是捨棄大量物資裝備逃跑,那麼應龍停止降雨,黃帝部落從後追殺沒有裝備的炎帝部落,損失會更嚴重。可若是帶著物資裝備,根本沒辦法在大雨中前進!暴雨持續越久,炎帝神農部落就越發頭疼!
好在三日後,空中一輪烈日突然出現!
帝俊招來了金烏太子,金烏太子降臨板泉之野上空,隨著天空撥雲見日,金烏太子散發灼熱的太陽真火,讓原本泥濘的千里之地瞬間被曬得一片乾旱,大地充滿龜裂,讓苦不堪言的炎帝神農氏部落得以喘息。
這些年來,在山河社稷圖龍鳳巫妖世界中,金烏太子們和一些龍鳳後代在此界太陽之中蘊養,實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隨著金烏太子一同前來的,還有黃帝的一位女兒。
這位女兒名女妭,已經嫁給了帝俊前來支援的這名金烏太子,她常年隨金烏太子們在太陽中修煉,雖然無法化身金烏,但也能掌握太陽真火,但掌控程度不如金烏太子,難以做到收放自如。
見自己夫君要去助公公對付父親,女妭便隨著一起前來了。
而帝俊也是故意讓這小夫妻倆前來,是向侄子黃龍顯得自己公正一些,自己之後若是喚來仙人相助,都會及時讓黃帝知曉,並且同時給黃帝帶來實力差不多的仙人,這樣贏得會更加光明磊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