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部是聯邦調查局處理系列兇殺案的部門,位於昆迪可學院大樓的底層,有一半埋在地下。克拉麗絲史達琳從射擊訓練場沿著荷根小徑一路快步走來,到這裡時已經滿臉通紅。她的頭髮裡有草葉,那件聯邦調查局學員的防風衣上也沾有草根,是剛剛在射擊場的抓捕訓練中冒著火力猛撲到地面時沾上的……】
喜新厭舊是人類的本能,老書寫起來沒什麼激情,但創作新書的時候卻熱情滿滿。
碼字的聲音在房間內不斷響起,而張楚正沉浸在這部以驚悚、懸念著稱的裡面,完全忘記了時間。
一點點創作,爭取將原本的作品消化,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轉化出來。
張楚就是在用這種方式逐漸進步,《沉默的羔羊》在張楚筆下說不上精彩,裡面的語言都被弄得很口語化,顯得生動而貼近生活,沒有太多掉書袋般的文采。
這樣一部不擅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學作品,可讀性就是能否流傳開來的決定因素,而能否塑造出幾個有獨特個性的豐滿人物形象,又決定了它是不是能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而久遠的記憶。
整本里面的出場人物很多,比如女主角史達琳,另外就是萊克特漢尼拔,以及FBI的主管克勞福德以及他們抓捕的野牛比爾。
裡面漢尼拔當然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幾乎是整個驚悚史上無法被超越的形象,哪怕野牛比爾兇殘異常,也完全比不上漢尼拔教授的一根手指頭那麼邪惡!
故事的節奏非常快,幾乎沒有什麼鋪墊,FBI的主管克勞福德就給克拉麗絲史達琳分配了一個任務,去精神病醫院尋找一位叫做漢尼拔的精神病專家。
【在任何文明場所,一提及這個名字,總是緊跟上一陣短暫的沉默。】
他就像故事裡的大魔王,能讓小兒止啼,能讓大人沉默。
這就像是一個下馬威,也像是一個簡單的提醒,先聲奪人,營造一種神秘的氛圍。
這位醫生為什麼會讓FBI的主管都覺得棘手,為什麼會讓實習探員如臨大敵呢?
懸念很快就被史達琳揭曉,原來漢尼拔是“食人魔王”。
可這“食人魔王”到底是字面意思,還是引申意思?
一個精神病院的醫生竟然有這種威懾力,那絕對是帶有許多秘密的,讀者就是想要探究出裡面的每一個秘密。
尤其是克勞福德這位老狐狸,反覆囑咐史達琳一定要謹慎留心,這就愈發加深了漢尼拔身上的迷霧,讓讀者們想要一探究竟。
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能寫出論文,能引動各路報社記者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採訪,甚至還有雜誌願意用五萬美金買處方。
張楚就是這樣將讀者們的好奇心一點點提升起來,織起了網,把飛蛾撲火般的讀者統統網羅!
估計所有人都以為漢尼拔是一個特殊的醫生,但答案隨即被揭曉,原來那竟然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物。
在FBI探員抓捕他的時候,用一把裁油地毯的到將探員的內臟切斷,甚至還讓一個人對探員及其家人下毒手。在精神病院住院的時候,更是把一個護士撕成了碎片,根本無人敢接近!
克勞福德最後的總結很簡單,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