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是《鬼吹燈》的有聲書很火爆的,當初《精絕古城》這一卷在連載的時候,喜馬拉雅FM上面的累計收聽量就破億。
最近的那部《達芬奇密碼》在聽書上面也很火爆,只不過因為劇情有些跳躍,所有劇情在一夜之間發生,視角變化較快,所以導致聽眾們有時候比較迷惑。
喜歡《人民的名義》這部作品的,不光是那些進入社會並且有閱歷的人,還有很多年輕人同樣喜歡這部作品。
一直在象牙塔裡面長大的年輕人頭一次發現官場如此黑暗,句句是坑,到處都是陷阱!
他這會兒還真想不起來,《人民的名義》有聲書到底授權出去沒有。
要是有足夠時間的話,抽中了評書技能的張楚倒願意錄製一兩集,可現在積壓在手中的事情實在太多,他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回頭我開車的時候也聽一聽,聽聽哪個人講故事最好,最適合講《人民的名義》。”
有聲書只能算是衍生版權,在實體書都才剛剛發行沒多久的情況下不能兼顧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楚忍不住打了個呵欠,眼淚都差點流出來,去睡覺的念頭在他腦海之中盤旋了許久。
好在這個時候外賣小哥的門鈴聲讓他不得不站起身來。
看著包裝精美的食物,這會兒實在是吃不下!
將食物扔在餐桌上,張楚就回到書房的電腦桌前坐好,此時的頁面正停留在《人民的名義》豆瓣讀書評分上。
9萬多人給出了8.8分的評價,這個評分在主旋律中並不算低,在官場文這個分類中則算挺高的。
讀者們都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不光是讀者們,專業的書評人甚至作家、各級官員也都給出清一色的好評。
江東省作協的巡視員,同樣也是當代作家研究中心的常務主任張望飛在報紙上面寫道:“我很佩服張楚的這種勇氣,他非常勇敢的直面官場腐敗。傳統裡面過去常見的英雄形象與典型人物,這些年已經所剩無幾,恰恰就在《人民的名義》中可以再次看到。重點塑造反腐英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的英雄情結。”
國家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張聖友同樣給與了高度讚揚,“非常為這位年輕的作者感到高興跟驕傲。他在國內反腐文學沉寂多年之後橫空出世,撼動了我們的中國文壇!這種題材真不是一般作家可以駕馭、把握的,尤其是在張楚這個年紀!”
“如果按照長篇傳統來講,《人民的名義》接近真正長篇的概念,它距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有人說這是政治,也有人說這是反腐,有人說這是官場,也有人說這是紀檢。整個作品深入描寫了一個省的政治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非常詳盡真實,這部社會生活素描一樣的作品展現出來張楚在文學創作上面的無限可能,他的上限是無窮的!”
《文藝報》上面刊登了不少評論家或者作家給出的評論,大家幾乎都抱有肯定的態度。
當然這也跟政治正確有關,題材跟內容肯定是沒問題的,有待加強的就是張楚個人的寫法問題。
“張楚的這部作品在藝術處理上故事環環相扣,情節曲折驚奇,場面震撼人心,很有力度。但我感覺到情感的含量稍微弱一點,這是可以再進步提高的!”
“張楚這部打破了官場和反腐關於官場的敘述模式,並且把一些新的元素納入進來,涉及到了權力運作之外的大政治,具有相當的突破性、開拓性。”
“《人民的名義》體現了張楚的膽識和勇氣,直面當下的社會矛盾,直擊造成腐敗最深層的根源。故事裡面兩個英雄為了反腐把身家性命都搭了上去,實屬難得。”
這些誇讚並不是翰林文化傳媒跟南海出版公司去公關來的,而是這些作者跟評論家們真實的感受。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敢寫這種題材的很少,而且還能把它寫得這麼精彩,那就更是鳳毛麟角!
哪怕他們曾經批評過張楚的其餘作品,但到了這部作品的時候,還是能看到其中不少閃光點。
張楚看到這些評論之後並沒有感覺被捧上天,也沒有說接下來會一直創作這個型別的作品。
對他來說,寫一次就足夠。
不可能一直都寫這型別的主旋律作品!
但難得享受一下書評人們集體的誇讚,他覺得自己可以把這些評論截圖下來。
如今《人民的名義》銷售節節攀升,大有乘勝追擊的架勢。
比它早四個多月發行的那本《挪威的森林》銷量領先優勢並不大,極有可能被這部新穎的官場文或者反腐文給超越。
現在南海出版公司已經不在意《人民的名義》銷量會有多少,只是在看它究竟什麼時候能破官場文這個型別的圖書銷量紀錄!
是一個月,還是三個月,或者需要半年、一年?
目前的趨勢來看,基本上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