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希望非常渺茫。
老先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公開露面,更是很少發表公共事件的看法。
現在就算網路上面鬧得太兇,如果他不上網,或者身邊的人不轉告一下這個時間,恐怕貝老先生根本不會知道這件事情。
曾經巴黎人,乃至全法國人都認為盧浮宮前面修玻璃金字塔是破壞整個建築完整性與藝術性,可是近些年來這種看法越來越少。
在《費加羅報》的調查中,玻璃金字塔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及斷壁的維納斯!
林平只不過是湊熱鬧而已,並沒有真正覺得貝津銘會針對這個請願做出反應。
可是當他重新整理微博之後,卻發現張楚更新了一條微博,裡面講訴的就是這件事情!
【提前祝大家明年個個都牛氣沖天,今天在除夕夜專門發這條微博主要是想針對最近的請願事件做一點簡單的說明。
首先,《達芬奇密碼》是一部,並非紀實文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法國那時候的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盧浮宮,邀請了法國以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進行設計,由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方案進行抉擇。
最終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津銘先生的設計方案。
我在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這一點,以自己的意圖胡亂猜測貝津銘老師的建築設計理念,這非常抱歉。
請大家不要去打攪貝老先生的安靜生活,就讓這個問題成為維納斯斷掉的手臂吧!】
這座飛來巨大的鑽石在《達芬奇密碼》結尾處成為了文化謎底,承擔了從達芬奇、波提切利到維克多雨果以及牛頓等各類藝術與科學巨匠的全部秘密。
那些偉大的文化秘密就在裡,就在這個晶瑩剔透的金字塔裡,而抹大拉的靈魂也終於在繁星閃爍的天底下得到了安息!
林平看完張楚的這條微博之後就移動滑鼠點了個贊,他覺得張楚最後那個比喻很好。
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必須得找到答案,並不是所有的疑惑都可以被解答,遺憾也是一種美。
如果貝津銘老先生說他不是這樣的想法,難道《達芬奇密碼》就會因此失去吸引人的魅力嗎?
肯定不會的!
如果他說當初就是這麼想的,那《達芬奇密碼》肯定會引發新一輪的恐慌。
到時候造成的負面影響,就絕不是現在這麼小!
重點不是貝津銘如何評價《達芬奇密碼》,而是讀者們怎麼評價。
***************************
今天小寶給大家表演個才藝,演唱一首歌曲,希望你們能喜歡。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快投票,你為什麼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