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你們書店裡面還有類似《達芬奇密碼》一樣的作品嗎?”
資深宅男芬剋意猶未盡的放下手上的這本作品,其實他已經在好幾天之前就已經把它給看完了。
故事的精彩讓他根本捨不得離開這個故事,這部精彩的作品作為休閒時間的上佳讀物有著非比尋常的閱讀感受。
借用了野史和傳說作為懸疑鋪墊的驚險很是吸引人,尤其是其中運用宗教傳說將膾炙人口的藝術大師和聞名世界的藝術聖地跟陰謀、權力聯絡在一起,這極大的滿足了芬克的獵奇心理!
芬克堪稱是閱書無數的老書蟲,宅男在這些作品上面的敏感性超出尋常,他覺得這並非普通的作品,而是作為大眾作品遊離在高尚與通俗之間,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亮點。
《達芬奇密碼》為了避免譁眾取寵、造謠生事的負面影響,張楚特意在寫作的時候將各種科學理論和歷史事件有條不紊的作為各種爆炸資訊的註腳以及說明。
雖然這些都只是內容跟素材,但最吸引芬克的還是作者那絕妙、非凡、超強的邏輯能力。
誰能想到一部普通,能用驚險刺激的追蹤旅程以及步步為營的懸疑處理和聳人聽聞的傳說逸事營造出一種開啟書頁就無法放下的閱讀神話?
這本書大眾在讀,權威在讀,全世界人民都在讀。
今天你閱讀《達芬奇密碼》了嗎?
這個從社交軟體上流行來開的問題正在朝著全球範圍擴充套件,許許多多的網路使用者都回答了yes!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的賣座絕不在於圖書的行銷方式或者是名人的推薦,更大原因來自廣大讀者的口碑營銷。
張楚證明了只要寫作得當就能將藝術知識變成迷人的偵探推理故事,讓文字在短時間內就征服伊萬讀者群眾!
在科幻和懸疑逐漸成為美國文學市場主流的時候,這部橫空出世為現代增加了許多新鮮內容。
神話與歷史,宗教和科學的爭鬥與互相解釋貫穿於整部,在為這部增加神秘色彩的同時,也激起了讀者們挑戰解密的衝動,誰都想給別人證明一下自己其實是聰明人。
芬克覺得自己已經中毒了,中了一種名叫不看達芬奇密碼就要死的劇毒!
這些天翻來覆去將張楚這本看了兩遍之後,他就來到了書店這邊,企圖找到一部類似題材的作品解解渴。
然而工作人員卻搖搖腦袋:“不好意思,類似題材的作品非常少。如果你喜歡這部作品的話,我推薦你閱讀張楚另外幾部作品。”
芬克很失望,但他也知道現在《達芬奇密碼》才剛剛火爆沒多久,其餘作家就算想寫同樣題材的作品也不可能這麼快釋出。
但能看看這個作家名下其餘電影也挺不錯的,於是便說道:“那我能在什麼地方找到他的作品呢?”
“那邊書架有提示的,直走右轉到亞洲文學區。”
“謝謝。”
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引,芬克很輕鬆就找到了那個書架,亞洲文學在歐美算是比較冷門的。
可芬克分明看到了這個區域內竟然站了很多人。
作為宅男最不喜歡的就是人多的場面,他猶豫一下之後才繼續朝前面走著,發現這些人手上竟然都是捧著《達芬奇密碼》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