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多頁的內容,一百零五個章節,一條整齊的故事。
亞當看到結尾最後英文單詞的時候,他整個人的腦袋都已經震動而發麻。
儘管脖子有些痠痛,儘管眼睛裡面全是血絲,儘管第二天的上班時間都已經過去很久,可亞當依舊沒有從的故事裡掙脫出來!
盧浮宮,故事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了盧浮宮,能讓無神論的楊軒教授突然淚流滿面的跪下來,聖盃原來就在那金字塔下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書中的大反派雷提彬爵士是個熱愛真理、追求真相的人,他一生都在致力於追究聖盃的真相,是為了大白於天下,是為了讓人們擺脫宗教信仰的時代。
為了揭露聖盃的真相,他不惜滅掉阻止自己前行路上的絆腳石,郇山隱修會的四位核心成員都因他被殺,最終被趕來的法國警察法希抓捕歸案!
在亞當看來,楊軒教授這個角色其實跟整體劇情來說並不算出彩,估計是把太多的筆墨花在了劇情上面,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要弱了一些。
而索菲參加聖盃的追逐只是為了完成祖父的遺願以及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在裡面就是一個局外人來引導讀者逐步解開聖盃的真相。
至於阿林加洛沙主教,他所在的天主事工會原本就是羅馬教廷的一部分,卻因為激進的做法被羅馬教廷拋棄。
整本涉及到的角色並不多,但場景變化比較快,所以看起來節奏很緊湊。
“能把假的東西寫得這麼真實,這作家還真是有水平!”
亞當一直以來都知道《達芬奇密碼》是假的,只不過在閱讀的時候總會被真實感代入進去。
隨著一路引導完全是步步驚心,現在脫離之後才故事背後的東西也很有魅力。
現在放下書之後,亞當才有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任誰看了這麼久的書都撐不住!
剛好現在的狀態適合裝病請假,還有什麼比這更虛弱的呢?
他站起來扭動脖子跟腦袋之後,就用醞釀出來的虛弱聲音撥通了領導的電話。
……
此時距離《達芬奇密碼》發行已經兩天多時間,閱讀速度快的讀者都已經閱讀過半甚至是更多。
他們這才發現原來宣傳裡面的東西只不過是的一小部分而已,裡面蘊藏的內容跟秘密實在太龐大!
這些人絕對沒想過一部懸疑、驚悚竟然會有這麼龐大的佈局,從小小的盧浮宮血案一直延伸到基督是人是神的討論。
顯然讀者們對這部的喜愛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同樣也有許多反對者,尤其是被觸犯的天主教。
《達芬奇密碼》內容格外生猛,把《新約》中關於耶穌復活等關鍵環節統統推翻,會讓那些信仰不堅定甚至是無信仰的人產生錯誤的觀點!
其實它影響最大的並非是信徒們,而是對基督教不瞭解的普通讀者。
信徒們對聖經之類的東西都背誦自如,多年來的信仰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崩潰瓦解,反倒是普通讀者們會遭遇誤導,對基督教產生錯誤的認知。
普羅大眾都是潛在的信徒,現在《達芬奇密碼》相當於在斷掉基督教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