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邊吃火鍋邊聊天,愣是讓服務員在火鍋里加了兩次水之後才結賬離開。
張楚開車將顧新學送到了國際博覽中心的新館,那邊也是第二十三屆燕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舉辦地點。
只不過書展在今天上午就已經開幕了,張楚算是錯過最熱鬧也是最擁擠的時間。
“現在來得正是時候,起碼停車位很好找。”
既然都已經來了書展現場,如果不看一下直接就回去的話,那顯然有些遺憾。
於是顧新學就帶著張楚在書展裡面參觀一下,然而他刷了工作證進去,可張楚竟然還得買票。
“這書展還要收門票,怕不是失智了?”張楚隨口吐槽起來,這完全是把消費者拒之門外吧!
別人進來消費,還得單獨花一筆錢,儘管這十塊錢的門票不貴,但非常膈應人。
誰見過在展覽會的時候收門票,這又不是什麼cosplay大會。
原本專程來參加書展的人就不算特別多,還用門票阻止一些人,簡直就是瘋了!
顧新學露出一絲苦笑來,“主辦方的規定,誰知道呢。”
“算了算了,惹不起,我還是掏錢買票吧!”張楚用微信掃碼付錢之後直接就走到顧新學身邊,同時他眼睛四處張望起來,想看看這裡面內容到底如何。
“永不完結的故事?”
站在一個廣告展架前面,張楚看到了文學沙龍的字樣,旁邊還有一溜煙用中英文寫出來的作家名字以及時間。
“這是作家交流區,每天都有知名作家在這個區域開展文學沙龍活動,你要不要去參加?”顧新學打趣著,“我個人挺支援你去喧賓奪主,搶他們的風頭。”
張楚搖搖頭,“這種得罪人的事情還是別去,省得到時候成為全文壇的公敵。為什麼沒人邀請我參加這種活動?”
這個問題倒是讓他有些好奇,說起來自己也算是暢銷書作家了,可從沒收到過這型別的邀請,還真是奇怪。
顧新學一邊往前走,一邊解釋道:“文學圈文學圈說起來就是一個圈,你都不混這個圈子,誰沒事兒來請你?你自己說說,你在文學圈認識哪些人,去參加過什麼活動?”
張楚人正在大腦裡面搜腸刮肚的回憶,也愣是沒回憶出來自己跟文學圈有什麼瓜葛。
大概唯一的聯絡就是那本《少年派》在評選中國好文學的時候,他作為國家作協的成員,好像還沒去參加過任何一次會議!
作家們其實都是需要互相捧出來的,你不去捧別人,別人也不會理你。
想到這裡,他瞬間平衡,“文學就是掐出來的,我這還是不去蹚渾水。”
弄圈子、組流派、拉幫結夥,互相爭奪,互相瞧不起,不掐架就不是文人了!
這是一個分裂的時代,又是一個整合的時代。
這是一個破壞的年代,又是一個建設的年代。
這是文學似乎能影響社會的年代,又是文學一錢不值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