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之後他就把自己的領域範圍向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擴張,這就讓部分保守人士嗤之以鼻。
然而張楚並不關心別人的想法,網路文學是未來的潮流,他根本就沒有任何偏見,覺得實體作家要高人一籌怎麼樣的。
大家寫書都是為了賺錢,都是為了興趣愛好,要是因為釋出平臺的不同而分個地位高低,簡直就是荒謬!
更何況那些言論不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很多實體作家、嚴肅文學作家都或多或少開過馬甲在網路上釋出作品。
然而他們的思維模式並沒有轉化過來,相比起華麗的辭藻以及深層次的思想內涵,網路讀者們關心的是故事本身!
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故事好看,其餘瑕疵都可以忍受。
張楚如今的作品都沒有涉及到太小眾、太高冷的作品,大眾喜歡的作品同樣是好作品。
原本文學圈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樣子,但中國的文學圈卻有種固步自封的感覺。
甚至有識之士直接開始抨擊這種現象,認為圈子文化是中國文壇劣根性的體現,大家都抱團做事兒,互相吹捧。
一直到現在,張楚都在關注著作家群體,他在編輯的帶領下在多個作者群裡面潛水,不管是南海出版公司的群還是其餘群都一個樣子。
這是個高度圈子化的存在,很多作家流連忘返於全國各種研討會、釋出會以及學習班上面,熱衷社會活動,互贊互捧。
有些人每週都在上傳自己參加的會議、活動照片,似乎根本就沒有寫作的時間。
不少文學作品都需要作者高強度、長時間的寫作、修改,飯局、座談會肯定會侵佔創作時間。
當然,以文會友其實是從古代傳下來的雅事兒,歐美作家也有互相交流的沙龍文化。
中國有不思進取的作家,歐美同樣不少,只要成名之後就陷入名譽聲望陷阱,流連於酒會以及各種場所,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面生活。
張楚此前也收到過各種活動的邀請,不過他都以學業繁忙為藉口推脫了。
圈子的現實作用對作家們來說的確是意義非凡,無論是文學評獎、作品發表還是文學批評,文學界都保持著鮮明的圈子文化!
對於很多作家來說,泡圈子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作家,特別是純文學作家來說,要獲取上升的甬道,必須先得到圈內權威的認可和支援,否則很難出頭。
他們並不像張楚這樣的暢銷書作家這麼輕鬆,只要作品好總會有出頭的一天。
在中國,文學期刊編輯掌握著發表作品的權力,評論家巨擘權威掌握著話語權,新人要靠圈子才能獲得機會,而老牌作家也需要依靠圈子持續得到資源。
相比起泡圈子,張楚更喜歡寫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