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雷感覺自己離真相恐怕是不太遠了……
這種感覺讓他有幾分激動,又有幾分遲疑。
正如BAIYIN連環殺人案一樣,當年警方對BAIYIN戶籍的嫌疑人進行過挖地三尺的排查,最終沒有任何線索。
事實證明BAIYIN連環殺人案兇手GCY是BAIYIN旁邊縣市的人,根本就不是BAIYIN人。
在八九十年代,警方排查主要是以戶籍為範圍,這種排查也不能說沒用,只不過必然會存在漏洞。
這也是時代背景限制,當年沒有電腦,沒有人員資訊庫,排查全靠人工摸排,能查本地戶籍的人就不錯了,要查流動人口,那根本只是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如果兇手與馬所長有仇,那麼殺掉他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做下後面的案子?”林雷眼睛微眯,用很小的聲音,自言自語地說道。
有人說,這是胡蘭大俠報復社會,報復警察使然——這種觀點,屬於主流觀點,即使是公安內部,也是如此判斷的。
然而——
林雷卻不想預設前提。
也許是出於職業的習慣,林雷對於“慣性思維”很排斥。
兇手要報復社會,報復警察?
初看好像是的,然而仔細一分析,卻不盡然。
林雷對於犯罪心理學非常精通,他習慣於站在兇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有時候很多吃瓜群眾,或者某些“磚家”分析問題都是侃侃而談,殺人越貨都是上嘴皮挨一下下嘴皮的事兒,說得也太輕巧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思,誰沒事見人就殺?
所以沒有動機的殺人案極少極少,主要的案子動機都還是圍繞著情、仇、財這三方面。
對於胡蘭大俠案,林雷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而且這個判斷肯定不會出錯。
那就是——
仇殺。
報復社會,報復警察也是一種仇殺的表現方式,說明兇手極度仇視社會,仇視公檢法部門。
然而林雷卻覺得,恐怕真相不見得那麼複雜。
林雷猛然間想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件資訊。
八郾縣何所長遇害案發,短短十多天之後,兇手在胡蘭縣又做了一起滅門大案,並且在現場題字,自號“胡蘭大俠”,並且揚言要殺滿一百名警察。
這讓林雷想到了一種可能性!
莫非,胡蘭大俠案的真相是……
“咔嚓——”林雷掏出了一根火柴,點燃了手中的香菸。
此刻已經是深夜,附近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林雷蹲在何所長家的屋簷下,靜靜地抽著一支阿詩瑪香菸。
林雷的神情很嚴肅,眉宇間隱隱透著一絲愁容。
……
八郾縣萬法鎮河谷村。
村東頭有一片墳地,附近家庭條件差一些的人家,便將死去的人的骨灰埋在這裡。
家裡條件好的人家,各自都有祖墳所在的地方,輕易不會將骨灰埋在這裡。
這裡在解放前又叫亂墳崗,據說以前戰爭年代埋了很多交戰雙方士兵的屍體。
老孫一個人提著一捆紙錢,二兩豬頭肉,顛顛地往亂風崗走來。
老孫今年四十六歲,獨身一人過活,在城裡化工廠門口擺了個修理腳踏車的攤子,勉強餬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