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確定的是,分屍現場應該是比較遠,不在警方排查範圍之內。
而案發現場,很顯然並不遠,應該是警方有所遺漏了。
但是案發現場與分屍現場不同,最簡單的區別就是痕跡的多少。
分屍現場痕跡肯定很多,而案發現場則未必。
沒準艾清捱了一悶棍,那也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下痕跡自然也不會太多。
“在當年那種排查力度之下,我認為案發現場警方也是不會輕易錯過的。”林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下子現場警察們有些懵了,林雷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道他想表達的是當年的警察不是由於“疏忽”而導致的案發現場有所遺漏?
這……
林雷接著問道:“現在的問題來了,艾清遇害的第一案發現場,為什麼沒有痕跡?”
王警官想了想,皺眉說道:“受害人屍塊、內臟,包括頭顱我們全都找到了,經過化驗分析,並沒有安眠藥或者麻醉劑的成分。由於碎屍碎得太‘狠’了,暫時無法確定艾清的致命傷。不過排除藥物的話,致死原因應該就是常見的外傷或者機械性窒息死亡。”
林雷眼睛微眯,緩緩地說道:“機械性窒息死亡,也就是俗稱的掐死。艾清是農村小姑娘,平時身體也不算瘦弱,明顯不是林黛玉那種人。要掐死這樣一個身體健全的年輕女性,除非兇手是力大無窮之人,否則艾清怎麼也會喊一兩聲出來。”
頓了一頓,林雷繼續說道:“掐死的可能性不大。”
大家聽林雷在這分析艾清的致死原因,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只有陸芸明白林雷的意思,她小聲地問道:“林雷,你的意思是艾清遇害的現場,肯定有血跡?”
“是的,一定有血跡。”林雷點點頭,微笑著說道。
陸芸仔細一琢磨,確實如此。
艾清應該是在很短的時間就失去了反抗能力,否則打鬥的聲音,呼救的聲音早就傳開了。
很短時間內失去反抗呼救能力,並且排除麻醉方式的話,兇手用刀、斧、棍、棒等等兇器行兇的可能性很大,而不是空手行兇。
使用這一類的兇器作案,現場應該是比較血腥,也肯定會留下血跡。
陸芸眉頭緊蹙,看了一眼白桂蘭他們:“劉家院子已經被警察再三檢查過了,當時是鑑證科的人帶隊入戶調查,如果有血跡,恐怕是瞞不過鑑證科的人。”
平倉巷距離艾清消失的青島路只有幾十米不到的距離,這裡從一開始就是警方調查的重點。
平倉巷裡的這些房子,不光是普通的警察來看過,而且市局鑑證科的人也來看過,還看過好幾次。
這——
幾乎不可能出現有血跡而遺漏的情況啊!
王警官疑惑地看著林雷:“血跡去哪兒了?”
林雷點點頭,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句:“時間去哪兒了——呃,不對,血跡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