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雷看了陸芸一眼,微微一笑,點頭說道:“是的。分屍現場距離太遠,兇手不會選擇來東大拋屍,因為有更加方便的拋屍地點。距離太近麼……”
剩下的話林雷沒說,不過大家都懂的——距離太近,譬如案發地旁邊……這是挑戰當年排查現場的警察智商麼?
“有了大致的範圍,那麼我們現在迫切地需要知道,兇手為什麼要在東大附近拋屍?大學附近從來都是人口密集區域,東大也不可能例外。兇手拋屍竟然不著犄角旮旯去拋,而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拋屍,到底是為什麼呢?”
林雷提出的這個問題,直指案件的核心。
王警官回答不上來。
陸芸略一思索,小聲地說道:“是不是兇手在誤導警方?”
林雷笑了,點頭說道:“是的,只有這一種解釋。兇手受限於自身的條件,無法將屍體隱匿。那麼屍體遲早要暴露,兇手希望警察的調查方向,不是自己這邊。至少,警察不會第一時間調查自己。”
兇手沒有機動車,是不具備遠距離拋屍這一條件的。
城市中心地區也不太可能有掩埋屍體的地方,所以兇手只能選擇拋屍。
在鬧市區拋屍一定會被發現,那麼兇手將屍體拋在東大附近——甚至還有一包屍塊出現在了東大一個操場的樹洞裡,這說明兇手對東大非常熟悉。
事實上在案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警方迅速地將東大校園內部作為重點排查物件。
排查無果之後,才逐步擴大了範圍。
“林雷,你的意思是熟人?兇手認識艾清,知道她是東大的學生?”陸芸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如果是熟人的話,當年怎麼沒有排查出來呢?”
林雷點點頭,解釋道:“熟人有很多種。就拿熟悉程度來說,不一定能叫出你名字的人,才是熟人。譬如我隨便舉個栗子,你經常在樓下的小餐館吃飯,餐館老闆雖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他可以知道你的一些大概情況,也能算作熟人。再比如你經常去附近的便利店買東西,便利店老闆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他也對你有一定的瞭解。我說的熟人,就是這種。兇手一定知道艾清是東大的學生——這其實並不難,因為附近就有東方大學嘛。”
頓了一頓,林雷接著說道:“然而兇手卻不一定能叫出艾清的名字,否則他是逃不過當年警方對於熟人作案排查的。”
林雷的推理,將兇手的範圍直接指向了一類人——
東大附近的商販。
“走吧,現在我要揭開東大碎屍案的真相——讓人扼腕嘆息的真相。”林雷邁開了步子,徑直往平倉巷中走去。
陸芸快步跟上,而王警官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刻也跟了上來。
林雷直接經過了巷子口的煙攤,賣煙的雷方一臉懵逼。
很顯然,林雷的目標不是他。
或者說,林雷的目標不是當年守煙攤的老雷。
艾清是個內向的小姑娘,並不抽菸,與煙販子老雷發生交集的可能性,幾乎為0。
林雷停在了巷子裡第一家商鋪——陳氏診所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