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明白……”李二陛下聞言沉默了半晌,才艱難開口道:“可是朕也有朕的苦衷……”
“陛下能有什麼苦衷呢?”長孫皇后聞言苦笑一聲:“無非是您心中最初的那份愧疚,變成了如今的一直愧對——左右寬兒已經與您形同陌路,所以您就不妨將猜忌,將憤恨貫徹到底!可這真的是一個父親該對兒子有的態度嗎?!從前太上皇對您……也沒有這樣過吧?是,太上皇的確是有過偏心,可是他當初若是跟您一樣,那麼眼下,或許除了寬兒,咱們家的人,只怕都在九泉之下團聚了!甚至兕子和稚奴,都不會出生……”
“你也說了!”李二陛下似乎被妻子提及了痛處,於是當即冷聲開口道:“就算父皇他出手絕了我們的生路,寬兒他有竇氏庇護,也能活下來——連你如今都抱有這樣的認知,那麼你說說,朕能不忌憚他嗎?!”
“這是兩碼事。”長孫皇后聞言當即板著臉答道。
“這其實是一碼事……”李二陛下聞言嘆了一口氣,隨後只見他站起身,大步走向殿外:“可惜在你眼裡……是兩碼事……”
雖然這次帝后的談話算是不歡而散。
但是這對國朝來說,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襄城宮,李二陛下不打算修了。
當然,巡視洛陽的計劃,也被擱置了。
不過這這兩項決議的取消,卻跟楚大王沒太大關係。
因為就在貞觀十四年的夏天,新羅傳來急報:高句麗大軍正在向新羅邊境集結,試圖進攻新羅。
收到訊息的李二陛下,想也沒想,便發出聖旨,讓高句麗退兵。
而高句麗那邊的回信堪稱畢恭畢敬:天可汗您誤會了,我們只是在正當的在邊境加強防禦,不過您都發話了,那麼我們撤軍便是。
高句麗撤軍了嗎?
在泉蓋蘇文給李二陛下的國書上,高句麗是撤軍了。
可是……
兩個月後,新羅派出的上百信使,冒著性命危險穿越了封鎖,將一封絕望的求援信送到了李二陛下的案前。
上面的內容很簡短,卻是新羅女王發出的血淚控述:高句麗聯合百濟一月攻下新羅四十城,如今新羅全境,即將淪喪敵手,還望聖明的天可汗為他最忠實的臣子主持公道!
“嗯……等等……”彼時正在瓊州準備拜堂成親的楚大王,突然皺起了眉頭:“戰爭突然提前……本王可以理解,但是這裡竟然還有百濟的事兒?”
它是真沒捱過本王的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