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封求職信擺在了李康平的辦公桌上。
“喬治·莫里斯,27歲,哥大工學院本科,哥大研究院碩士,這位工科生剛剛畢業,他渴望得到宙斯實驗室的工作機會。”
“馬里奧·貝里尼,看名字應該是義大利人,他也是哥大工學院畢業的,本科學歷,30歲,有幾年真空管方面的工作經驗。”
“安德烈·米利耶夫斯基,這老兄是東歐人吧,他在歐洲獲得了學位,在新澤西的一家電器公司工作了幾年。”
李康平一一看完求職信,然後將其中一部分求職信交給蒂姆·福林部長。
“蒂姆,通知這些求職者來公司面試,凡是技術人員,我會親自面試。”
科技應用方面,李康平繼續招攬應用型人才。
學術研究領域,李康平需要解決一個老問題,即物理界爭吵了十幾年的光的本性問題。
【《關於光量子》。】
【K.P.李。】
【宙斯實驗室,皇后區,紐約市。】
【我們將光原子看成是有一個很小的靜質量m0,並具有非常接近於c的速度的一個極小的能量中心。而在頻率ν,靜質量m0和速度βc之間存在如下關係:hν=m0c^2/√1β^2。由此推導得β=√1(m0c^2/ hν)^2。】
【這一結論使我們能夠證明多普勒效應與輻射壓之間的明顯一致性。】
【在《物質波》一文中,我已證明,設想同一個相位波締合著一群光原子,就能解釋維恩定律與瑞利定律的過渡。我堅持認為,當量子數無限增多時,載有大量的量子的這種波就與經典波相似。】
【再來看看光量子,每當涉及光量子時都出現這樣一件事實,頻率為ν的光波與以速度βc運動的光原子相締合,因而可以推匯出……】
【……所以,從任何角度推導、證明,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且守恆定律應該被嚴格遵守。】
李康平結合《物質波》中的理論,在《關於光量子》一文中態度鮮明的支援光量子學說。
學術界的新人在未收到論文校樣之前不可以直接接觸《物理評論》編輯部的編輯,但李康平博士並非新人,故而他出現在了《物理評論》主編洛菲斯先生的秘書面前。
“伊麗莎白,你好,請問洛菲斯先生在裡面嗎?”
“他在裡面,你進去吧。”
“謝謝,祝你擁有美好的一天。”
“你也是。對了,李博士,我在報紙上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