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美國人》鐘意這種型別的論文,李康平寫完《全電子電視系統》,寄往《科學美國人》編輯部。
天氣越來越熱,李康平的碩士畢業答辯安排在夏天,博士畢業答辯也是。
赫特萊樓會議室,哥大的幾位物理教授坐鎮於此。
格林教授、哈里斯教授是李康平的熟人,這兩位教授參加了去年李康平的碩士畢業答辯會。
伍德蓋特教授與李康平的關係超越了熟人。亦師亦友,互利共贏,兩人大概是這麼一種關係。
薩維教授、貝克曼教授,這兩位教授對李康平而言並非陌生人,大家都在哥大物理口混飯吃,相互之間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瞭解。
格林教授依然是答辯組的組長,他首先發言:“我們沒有忘記,去年的這個時候,那個非常炎熱的酷暑之日,我們坐在這裡,參與了李先生的《銀原子束方法驗證空間量子化實驗》的答辯會。我很高興的看到這篇論文成為了物理學中的經典論文,並且在索爾維會議上進行了陳述,得到了全世界物理學家的認可。”
“一年後的今天,仍舊由我主持李先生的博士畢業答辯會,關於《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這篇博士論文,請李先生開始你的陳述。”
必要的程式在必要的環境中實施,李康平高聲道:“尊敬的教授,你們好,我是伍德蓋特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實驗助理K.P.李。接下來由我陳述《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
“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物質波理論,我在《物質波》論文的結尾提到了電子衍射實驗,所以《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可以看成是《物質波》的姊妹篇。”
“請容忍我的囉嗦,我反覆強調λ=h/mv這個公式,是因為我認為它太重要了,它是核心。”
“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的設計原理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速度已知的電子打向鎳晶體,電子散射至電子收集器,透過賽璐璐膜片捕捉電子衍射圖樣,經過數學處理之後得到一系列曲線,再與《物質波》理論預測值進行對比。”
“先生們,請看論文副本中的曲線圖,箭頭所指代表各級衍射的理論值。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加速電壓增大,電子波長變短,實測值逐步逼近理論值……”
“考慮到鎳的內電勢,我們得到的實測資料與《物質波》理論預測值基本吻合。是的,我們做到了,我們證明了物質波理論的正確性。以上是我的陳述,謝謝。”
李康平沉著從容的作完他的論文陳述,靜候教授們的提問。
“從實驗資料上來看,它們真實可信,並且豐富詳實。”率先發言的是薩維教授,他說:“你們知道的,許多物理實驗失敗於操作層面。我前幾天過去伍德蓋特實驗室,親眼看到了這套實驗裝置,這是一套極其精妙的裝置,設計並製造、安裝完成這套實驗裝置,使它正常運轉、採集資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觀察到現象是電子衍射,而非高速電子碰撞產生的X射線衍射。實際上,你們設定的加速電壓最高值是72伏特,也就是說,你們是在能量比較低的環境中做電子衍射實驗。那麼在高能環境中比如說幾千、上萬伏特的加速電壓下,又會發生什麼?”薩維教授頗有興趣的問道。
……
……
(感謝堂主你好嗎嗎嗎嗎嗎的萬幣打賞,祝堂主永葆青春,持久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