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是物理學發展史中不平凡的十年,新舊思想激烈碰撞,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新人莽著往前衝,老將堅守傳統陣地,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普通百姓在思想上的超前值是很低的,據說只能超前7秒左右。
有些人不但不超前,反而倒退,實在是可悲又可笑。
具有幾年、十年、幾十年甚至百年超前思維的人基本上是最聰明、最精英的那群人。
幸運的是,伍德蓋特教授在學術上具備一定的超前值,他說:“冉紹爾主要研究氣體,而我們的實驗研究晶體,我想可以試試李的實驗設計,馬克,艾倫,你們也說說,談談你們的想法。”
馬克走到黑板前,他指著實驗原理圖說道:“關於李的實驗設計,我的理解是,散射電流取決於四個因素:轟擊電流、方位、散射角度和轟擊電壓。我們都知道即便實驗還沒開始我們也知道,散射電流與轟擊電流之間有簡單的正比關係。所以我們的實驗主要考察散射電流跟後面三項的關係。我這麼理解,有沒有問題?”
“馬克,我覺得你的理解沒有任何問題。”李康平表示了肯定。
這間實驗室裡,除伍德蓋特教授之外,學歷最高的是馬克·菲利普斯博士。
博士畢竟是博士,博士的水平是很高的。
現階段的李康平還不能稱之為Dr.Lee,康平正在努力成為李博士。
“我覺得,應該以李的實驗設計原理圖為綱領,繼續開展下面的工作。”艾倫談了談他的看法,他原本是位活潑熱情的青年,此時卻有點沉悶、鬱悶的神色。
艾倫是幸運的,他讀碩士的第一個實驗便是大名鼎鼎的伍德蓋特李實驗。
然而情況演變為現在這個樣子,伍德蓋特李實驗跟艾倫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伍德蓋特參加了索爾維會議、晉升為大教授,李康平的姓氏出現在學術名詞中、他在物理界漸漸有了名氣。艾倫全程參與了伍德蓋特李實驗,但艾倫連碩士學位證書都沒拿到。
培養優秀的物理學人才需要很長的時間,艾倫畢竟只讀了一年碩士,他的學術水平與教授、李有一定的差距。艾倫認命了,亦服從學術界的規矩。
馬克忽然來到實驗室,令艾倫的危機感加劇。
博士VS碩士研究生,等級壓制呀。
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
跟著大教授的諸多好處無需贅述,然而大教授時不時安排高等級玩家來壓制你,真是讓人苦惱。
不管如何,物理實驗室裡的地位由學術實力來決定,或許也存在不公平,但絕對比實驗室外面的世界要公平許多。
學術界的生態鏈大致如此,你先被高等級玩家消費,等你成為了高等級玩家,你再去消費別人。
實驗原理圖類似於大綱,這玩意一旦確定了就不可輕易修改。
伍德蓋特四人團隊極為謹慎,他們討論了整整一週,最終決定按照李的實驗原理圖去做後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