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置好邊境防線和陣法演練的皇甫珪,按照與皇帝的約定回到伊阿烏爾。
街上氣氛比離開時要顯得冷清很多,原本繁華的商業街也罕有人跡。
身後帶著二十多騎護衛的將軍走在石板大路上。
迎接他的不再是從前許多小孩投來的羨慕目光,而是家家閉戶、從窗戶上時不時伸出頭來、觀察打量將士的警惕眼神。
難道皇都出了什麼事?
心情被沿途景象影響而變得焦急。
皇甫珪加快坐騎速度,想盡快透過這條大道前往裡皇都、回到夏皇身邊。
因為這種情況身為北境大都督的他曾見過無數次。
那是百姓對即將出徵、帶著嗜血氣息軍人的天然畏懼。
即使知道這些出征軍士的目標不是己方百姓,他們還是會聯想到戰爭的殘酷、以及每把武器上即將染上的鮮血。
然而距離自己帶著一萬精銳前往衛伊城早過去了月餘時間,不存在皇都的人們還對他心存忌憚。
除非不久前有身為大都督的皇甫珪都不知道的軍隊從皇都出發,且是帶著濃郁殺氣、讓百姓害怕的部隊。
忽然,有人從屋子裡探出頭來。
看見騎在戰馬上的乃是帝國之劍時,下定決心站出到街道上。
“你是,老李?這是何意?”
是皇甫珪在外皇都的熟人之一,畢竟皇甫家是皇都一等一的將相世家,人脈關係加上皇甫珪自身喜歡廣交好友的性格,選入裡皇都擔任禁衛軍長前就有諸多好友。
而眼前忽然出現在街道上的老李便是其中之一。
對皇甫珪而言算是交情不淺不深、勉強能在快十年來還記得名字的那種。
“皇甫將軍,我代表伊阿烏爾的大部分民眾有話想問您。”
身為一介平民、純粹是因為樂善好施與略懂武藝才被引薦到皇甫珪面前的他,咬牙說出這艱難的請求。
反倒被問起的皇甫珪心裡疑惑叢生,不顧身後侍衛勸阻親自翻身下馬,來到老李面前:“有什麼事直接說出來,如果外城有人作亂,我前去把他緝拿。如果你們被人壓迫,我直接去皇帝座前將其所作所為揭發。有我在,外皇都的亂象不會被容忍。現在請告訴我,這片區域到底怎麼了。為何人們會害怕我、害怕帝國培養起用以保護你們的將士。”
寒風蕭瑟,現在正值深秋。
帝國之劍的問話讓這位市民渾身一顫,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抬頭直視對方的眼睛:“還請皇甫珪將軍對外面那些起義軍手下留情。他們是為了反抗聖皇教會帶來的無止境壓榨,沒有反抗帝國的意思,絕不會對咱們普通百姓動手。所以還請將軍您手下留情、千萬不要再繼續下去了!”
???
什麼起義軍、什麼手下留情?
得到回答的皇甫珪一時有些發矇,而將軍臉上的疑惑同樣引起老李的困惑。
這段短暫的沉默讓周邊暗地裡觀察情況的居民心頭一緊。
幾個呼吸後竟是有十多位普通人現身街道,齊齊在掌控軍權的帝國之劍面前跪下請願,大喊著:“還請將軍手下留情,莫要傷及更多人性命!聖皇教會如今人人得而誅之,起義軍仍效忠帝國!”
這群人中有衣著粗布的底層勞動人民,也有華麗長袍的世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