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其實就是轉移眾人視線,沖淡剛才那首詩,帶來的影響。
李愔聽到這裡,微微點頭,說道:“長輩所請,不敢推辭。”
“不過,一時之間,卻是沒有靈感,我就唸一首舊詩吧。”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好詩,好詩啊!”
“此真乃絕世好詩,必將流放千古啊!”
“老夫能有幸見證此詩問世,真是榮幸之至。”
這一首詩,的確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是王維晚年所做。
其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兩句,被人推崇備至。
此兩句,閒適恬淡,似乎更勝過他自己的早年之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當然了,這首詩,寫的是歸隱田園之樂,山野之趣。
放在這個場合,並不應景。
而李愔之所以拿出這一首詩來,其實重點是因為最後一句詩。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最後一句詩,還有個典故。
列子、皇帝篇,曾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說海邊有一個少年,為人忠厚赤城。
海邊的海鷗,都不害怕他,都喜歡和他做朋友。
這個少年每一次到海邊遊玩,海鷗都圍著他翩翩起舞。
還會落到他頭頂,肩膀、胳膊上。
而有一天,少年的父親生病了,想吃海鷗肉。
這個少年,就準備到海邊抓一隻海鷗來孝敬父親。
而等到少年再次來到海邊,海鷗卻是遠遠避開,沒有一隻海鷗,肯落到他身上去。
李愔之所以念出這首詩來,就是在極為明確地告訴皇后。
還有太子、李泰,長孫無忌等人。
我對皇位,真的沒有一點想法啊。
你們何必再來懷疑猜忌我呢?
這首詩,似乎也是在解釋他剛才為什麼會胡鬧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