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涿鹿,道盡天下英雄事。
夏去冬來,人間滄桑又一春。
轉眼便是新的一年,大地上又開滿了絢爛的野花,春耕之後,吳王便開始了北上會盟的計劃。
這天上午,吳王召集朝廷要臣議事。吳王心情甚好,對群臣說道:“今年春耕祭天,占卜得來大吉之象,本王決定,即日北上會盟,以正霸主之名。”
群臣急忙行禮,異口同聲讚許道:“大王聖明。”
吳王哈哈大笑,示意眾臣平身。
張循直起身子,暗暗嘆了口氣。對於北上會盟這件事情,張循和公皙然的態度是一致的,他們都不贊同此時北上。畢竟距離戰勝齊國還不足兩年時間,吳國根本沒有從那場大戰中恢復過來。如今吳國雖然表面強盛,但實際上兵力短缺,經濟吃緊,根本不具備北上會盟的條件。
此前,公皙然和張循曾一同找到吳王闡明利害關係,希望吳王能暫時擱置北上的計劃,卻遭到了吳王的嚴厲拒絕。二人反覆懇求,卻始終無果,因此,今日二人也只能保持沉默。
吳王繼續說道:“本王已經請命天子,並邀約諸侯各國,定於五月初一在黃池會盟。屆時,出動三萬精銳,由張將軍親自率領,定要彰顯風采!揚我國威!”
聽到這話,張循頭皮一麻,幾乎震驚失色。雖然他無力阻止吳王北上會盟,但關於會盟的兵力,他一早就跟吳王溝透過了,此前一直說的都是出兵一萬五千人,怎麼今天突然就變成三萬人了?吳國現在的常備兵力不過三萬出頭,如果此次會盟帶走三萬精銳,無異於傾巢而出,城裡只能留些老弱病殘,一旦外敵來襲,姑蘇必然失守。
他忍了良久,還是咬了咬牙,上前一步說道:“大王,臣有話要講。”
吳王眉宇一緊,面露怒色,瞪著張循點了點頭,“說吧。”
“大王,我軍兵強馬壯,將士各個勇猛無敵,此次會盟並無征戰之憂,何須出動三萬人?臣認為一萬五千人足以彰顯我軍氣勢,人數過多反倒可能讓人覺得我們沒有底氣。”
吳王笑著搖頭道:“張將軍此言差矣,雖然我國已有霸主之實,但若要獲得這霸主之名,除了天子應允,恐怕還須晉國答應才行。晉國乃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之一,而且資歷深甚,它可曾經是華夏大地上的第二位霸主。如果不在會盟之時充分展現我軍實力,只怕其他諸侯難以臣服啊,呵呵。”
“可是大王,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啊。”
“你說的是打仗,這次會盟並非攻伐,而是邦交。天子見到我國兵強馬壯、軍力強盛,才會認為我國有能力匡扶周室,進而允諾我為霸主。諸侯們也只有見到我們的強大軍力,才會心生忌憚,從此再不敢與我吳國為敵。呵呵,如此一來,不戰而屈人之兵,難道不是上策麼!?”
張循見旁敲側擊沒有效果,便斗膽說道:“不過……臣擔心此次精銳盡出,姑蘇防備可能會有些空虛,只怕外敵突然來襲啊……”
“外敵?哈哈!哈哈!哪來的外敵?十多年來,本王蕩平楚、越、陳、魯,打得他們心服口服,甘願附庸。如今本王揮師北上,值此霸業將成之際,誰敢造次?!”
“大王明鑑,只是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啊……”
“那又如何?本王此行會留下太子鎮守姑蘇,如果誰敢趁機偷襲,就動員預備兵力,瞬時就是十萬大軍!之後,待本王回師之時,便是那賊人滅國之日!”
張循見吳王態度決絕,知道再堅持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只得行禮讚美道:“大王聖明!”
眾臣也紛紛行禮:“大王聖明!”
議會之後,張循心中鬱悶,便來到公皙然住處訴苦。
“公皙兄,你說我能不著急麼?三萬人?三萬人都帶出去,城裡面就空了!還說沒有外敵?楚、越、陳、魯,哪個不虎視眈眈?這要真是打過來,我們拿什麼防禦?!最可氣的是動員十萬大軍?開什麼玩笑?!難道大街上隨便拉來一個老嫗,扔給她一把燒火棍,這就算一個士兵了麼?!”
公皙然卻微微一笑,說道:“小循,你比以前圓滑了。”
“哎。”張循無奈的搖了搖頭,“我能怎麼辦?當堂跟大王吵起來?那樣他更不會接納我的意見,說不定還會把我關押起來。真到了那個時候,誰來指揮部隊?誰來隨機應變?我已經盡力了,該說的都說了,該提醒的都提醒了。哎,接下來,我也只能在這盤死局裡面盡力尋求生路了。”
“是啊,盡力求生吧。”
與此同時,會稽城裡,越王的議會還未結束。
范蠡捋著鬍子笑道:“哈哈,夫差可真是自尋死路啊。本來他計劃率領一萬五千人前往黃池,但聽說晉王會率領兩萬人前往,他就一下子把北上會盟的兵力提升到了三萬人。如此一來,姑蘇就是一座空城了!”
越王點頭道:“呵呵,如此甚好!甚好!”
“大王,此次會盟您不必前往,由我和姬將軍前去即可。”
越王有些遲疑,“只是夫差要求我親自前去,屆時,如果我不到場,是否會引起夫差的懷疑?”
“呵呵,任由他懷疑去吧,這次我們就要報十年之仇了!從此再沒有假意臣服的機會和必要了,所以,這一戰我們必須攻克姑蘇!”
“好!集結兵力,待夫差黃池會盟之時,攻克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