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師沒在身邊,他也就幫忙先幹起了這份工作。
每天他都會在基地的“任務大廳”掛懸賞,收集獵荒者們帶回來的奇怪生物。
然後記錄一些資料,採集一些活體樣本資料,再製作成標本。
想著等什麼時候和老師碰面,再給他一個驚喜。
別人不知道為何這邊的動植物體型普遍要比平原大很多,可雷恩卻很清楚。
伊魯貝克的研究課題中就有種叫作《論空氣環境對生物體型的影響因素》的課題,課題的內容就很準確地解釋這沼澤區的生物變得很大的原因。
空氣中的含氧量偏高,就會導致生物體型總體偏大,這是其一。
這邊的霧氣比平原跟濃郁,這是最關鍵的其二。
這個世界的迷霧,伊魯貝克早有深入研究。他從中分析研究出了一些特殊成分,有微量毒素,但也有能讓人體質增強的一些特殊物質。
伊魯貝克確認霧氣對人體有害,又有益處,但不確定其中到底是什麼成分。因為科研裝置的研製,很多理論都處於“假想”和“推論”階段。
“瘟疫沼澤”這邊的霧氣很濃郁,普通超凡者就必須要佩戴防毒面具,否則長期以往,體內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毒素,從而有性命之危。
但就雷恩所知,烏朵他們科爾曼族是根本沒有,也不需要防毒面具。他們的呼吸道直接裸露在空氣中,張口就能呼吸。
也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比平原地區霧氣更濃郁的“灰燼之森”。
這也導致了他們部落的戰士體型更魁梧,身高普遍超過了三米。
雖然沒有檢驗樣本確認這個猜想,但雷恩也覺得,這個原始部落的人類毒素抗性肯定比普通人類高很多,長期呼吸毒氣,也讓他們的體質比普通人類高很多。
科學是一道門,開啟了,你就會被它的無限精彩所吸引。
看完了伊魯貝克的那些研究資料,雷恩才是第一次對絢爛多彩,且有無限可能的生物科學產生了濃郁的興趣。
......
一晃又是兩個月。
“瘟疫沼澤”這邊基地開荒的進度很不錯,雖然獵荒者的每日傷亡也不輕,但他們也沒遇到大規模的魔獸襲擊。
雷恩還聽說“灰燼之森”附近的險地基本都被各個獵荒軍團蠶食得差不多了,大概用不了多久,就會直接和野蠻人部落正面交戰,發起總攻。
但這一切和他無關,雷恩就每天宅在基地裡苟命發育。
還沒有大規模開戰,傷員不多,營地裡的醫生能從容應對,他這種醫生學徒也接不到什麼“好活兒”。
雷恩也樂於如此。
其他人都因為這次集體獵荒拼命賺取貢獻點,但他一個醫生學徒,不和醫生圈子的人扎堆,也不主動接任務,貢獻點進賬自然微乎其微。
但他也不在意,這就是不缺錢的底氣。
他每天早上會幾個小時醫學解剖,製作藥劑,收集標本,下午的時間就是用來修行武技,晚上就冥想...
打醬油的生活也很規律。
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