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龍氏?”
易明驚訝,他曾聽過這一神秘的家族,傳自董父,曾為舜帝養龍,因此舜帝賜為豢龍氏,其後人便以董為氏,相傳這一家族的人對於養龍御龍之道都極為在行。
看著那赤龍在這董皓身旁匍匐著,小鳥依人一般,易明便知道傳聞不差,連忙行禮,董皓亦回禮。
隨後易明又向宇說道:“兄臺之前急著趕回羅國,不知現在為何又到這邊來?可是羅國之危已解?”
宇說道:“多蒙你關心,之前我卻是一心只想著回羅國救援,卻無力插手理國之危,誰知趕到羅國之時,又恰恰遇上董兄路過,而我羅國不過是被信國所圍,早已被董兄解救。”
董皓在一旁也笑道:“早先我曾與宇兄一同降服惡龍,今得知羅國之危,便特地趕來相助,誰知宇兄又叫我一同來理國幫忙,就少不得跟著一起來了。”
隨後又向易明行了一禮,說道:“在下還要多謝趙侯,因為你的趙國,倒是為我們虞國擋下不少鋒芒。”
虞國,便是有虞氏部落,是舜帝之子商均的封地,而董氏便如同董父侍奉舜帝一般,世代侍奉虞國君主。
易明聽後連道不敢,又聽宇嘆道:“說來慚愧,卻是因為我的緣故,造成了理國如今的下場。”
易明見他說得奇怪,忙問道:“此話怎講?”
宇搖頭道:“若是當時我早一步出現,救下了那姑娘,你又怎會白白耽擱那一下,又怎會遲來理國一步,理國又怎會落得如今支離破碎之樣?如此說來,全因我遲一步矣!”
易明連忙勸道:“這怎可歸咎到兄臺身上?只怪在下來得太遲,又是那時心血來潮才下去一看究竟,耽擱了時間,倒全是在下的過錯。”
董皓見他二人一時難解,忙道:“你二人也不必再包攬責任,依我說,全是天意罷!如今事已發生,莫不如看眼前之事才好,倒是要好好安置這理國遺脈了。”
說罷,三人齊齊望向仍在地上躺著的理師蒂,可憐這理師蒂仍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動,但此時也自知已得救,面色也稍微平靜下來,但心中仇恨仍舊絲毫不減。
“真是可憐,才剛經歷了滅國喪父之痛。”易明搖頭嘆息,這種痛苦他自然也很清楚:“他現在神力盡失,五臟俱損,又加上怒火攻心,若不早治,恐怕並不長久,只可惜我身上並未帶什麼丹藥可以救他,還得將他帶回去好生休養才行。”
董皓同宇皆點頭道:“是極,必得如此方才妥當。”
易明遂邀請道:“二位不如同在下一同前往嶽山略坐一坐,我們也好商議一下今後之事。”
董皓二人略思索了一陣,便都點頭同意。
於是易明帶上理師蒂,四人坐上龍背,董皓拍了一拍龍首,那龍便乘風而起,騰雲而去。
易明第一次乘龍,倒覺得這比起自己飛行,倒是別有一番滋味,想著何時自己的那隻鯤化而為鵬,自己坐上去,那又是何等威風。
易明暗暗觀察,卻發覺這董皓的修為平平無奇,但這龍卻異常強悍,瞧著這氣息,雖比不上自己,但竟似是此得上那渡過風火大劫之人,況且一身鱗片堅如金玉,又水火不侵,比起人類修士更加強大許多。
易明暗暗讚歎,因而便問道:“豢龍氏之名,在下早有耳聞,仰慕已久,不知這條龍是哪裡收服的?”
董皓笑道:“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我豢龍氏一族,自舜帝賜名之後,便傳有一祖訓,凡事我族中子弟,幼時便要學習豢龍之術,十歲時便要離開家族,直至尋找到一龍,降服之後才能回去。”
“還有這等事?真是奇妙,在下竟沒聽說過。”易明倒覺得十分新鮮。
“此乃家事,你又如何得知。”董皓笑著又繼續說道:“我出去之後,依仗所學之術四處尋龍,大半年來竟一無所獲。正當失望之際,可是天無絕人之路,卻聽說羅國一山中有惡龍傷人,便興沖沖趕去。”
聽到這,易明也明白了大半,便笑道:“想必你倆便是在那時相遇吧?”
“正是呢。”卻又聽宇說道:“那惡龍傷倒只是吃山下百姓的牲畜,最多也只是傷人,倒並未傷人性命,我便想著前去降服,誰知這惡龍兇悍,當時的我亦不能敵,幸而遇到董皓過來,我倆聯手才將這孽畜降服。”
易明點點頭,微笑道:“原來如此,這倒真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