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易明便進入皇宮,在太監的帶領之下來到武庫。武庫外的侍衛早已得到了陛下的旨意,當即開門請易明進去,並囑咐了一句:
“易公子,奉陛下旨意,你可以隨意在武庫觀看,但武庫深處有一門,切不可闖入,當然,武庫裡面的書籍也不能帶出來。”
“在下明白了,多謝提醒。”易明拱拱手,隨即踏入武庫大門。
進入武庫中,映入易明眼簾的便是一排排書架,一直往裡看不到邊際,書架四周竟是用夜明珠照明,想來也是防止著火。書架上林立著各種竹簡、石板以及羊皮等等,不愧是自夏帝啟開國以來就開始搜刮的,想必天下的書十之八九都在裡面。
易明一邊走,一邊看,這些書架上存放了什麼型別的書都有標註,一路走過醫術、大夏地理、各部落風俗、歷史、巫術、武功等書籍,最終腳步停在一個長長的架子前,只見那架子上寫了兩個大字:“神通”。
易明拿出書架上第一本書,是一塊大石板,發現上面記載的是煉體成神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及對其中境界的人為劃分。易明粗略地看了一下,發現其中對境界的劃分很簡單。
煉體成神,就三個境界:凡人,半神,成神。說來簡單,但是其中的路程卻不知有多長。凡人階段,需要不斷的吸收天地間的能量,如日月精華,風、雷、五行精華,其中日月精華是最高階的,也是最不易掌控的。而且還不能隨意吸收,需要特定的方法,吸收至身體中特定的位置。
而當初黃琦給易明所念的口訣,實際也蘊含了從凡人修煉至半神的境界,分別是百竅聚靈、聚靈化神、風火大劫、身化五行。按這本書所言,人體內共有七百二十個穴竅,這些便是儲存天地靈氣的地點,而普通人的這些穴竅是沒有被開發的。因此修煉的目的便是吸收能量衝擊這些穴竅,開啟關鍵的大門,從而將能量存放進去。等七百二十個穴竅全部開啟,便是百竅聚靈。
至於從半神成為真正的神的路,這本書也沒有詳細的說,只是略提了一下“煉化此身,迴歸本源”,成為神之後,吼落星辰,摘月吞日,只在一念之間。看得易明是熱血沸騰。
“原來煉體成神的路有這麼遠,還這麼複雜,我之前吸收那麼多天的日月精華,還以為神力增長得驚人,原來還是沒有走上正道。”將石板放了回去。易明感覺受益匪淺,繼續向前看去。
“火炎氣?烈火焚身,以火衝關,大成時可返祖還原,成就先天火體,適合火神後裔修煉。倒是不適合我。”
“水神拳?在大江大海上練拳,採集癸水精氣,滋養自身,亦可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這個倒是還可以。”易明身負海神血脈,自然適合練這種神通,據上面說大成之後擁有大海無量之力!不過自己並不急,繼續向前走去。
一路上,經過不知多少神通,如“至剛烈陽體”,“九陰真經”,“鳳舞九天”等等,看得易明是目不暇接,看樣子都是些上古大神所創,流傳下來的。不過易明看一路看過來,發現這些神通最高也就使人修煉至半神的,倒是沒有一本教人怎麼修煉成神。想來也難怪,能成神的秘法怎麼可能擺在這裡,肯定是更隱秘的地方,又或者大夏根本沒有,大夏至今為止,有幾個成神的?
易明最終停步在了一塊大石板前,這塊石板看著很古老,上面還佈滿塵埃,似乎沒有人看過。易明拿起石板,看到最上面寫了五個大字:
“馭日策月法”!
易明繼續看下去,發現這本書是帝俊所創,流傳後世。相傳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帝俊為日月之主,創下這本至高無上的神通,可能是想留給他的後裔吧。
不過易明雖為禺疆子孫,正統的黃帝后裔,但他的母親乃是帝俊後裔,倒是也可以學這門神通。
“難怪這塊石板沒什麼人碰,都堆滿了灰塵,原來這門神通這麼難,不愧是帝俊所創。”易明粗略地看過之後,不禁發出感嘆。
原來這門神通便是隻吸收純淨的日月精華,引其進入身體穴竅之中,與其他神通不同的在於,這門神通需要以日月精華轟擊穴竅,使穴竅能夠容納更多的能量,從而開發出最大的潛力。並用神通所記之法,使穴竅一陰一陽組成一對運轉,最終形成三百六十對,合周天之數,等到那時,就是圓滿之際,繼而便可凝練出金烏與玉兔兩種神獸,所謂“月藏玉兔日藏烏”就是此理。而一般神通也只能凝練一種神獸,這便是“馭日策月法”的厲害之處。
這門神通雖然這麼厲害,卻沒什麼人選擇修煉也不是沒有原因。主要是修煉得太慢了,要想靠每天吸收日月精華來打通穴竅,充斥能量,陰陽調和,周天圓滿,恐怕從大禹治水開始沒日沒夜的吸收也不能達到。而且凝練兩種神獸,並非那麼簡單,若是練得不當,可能會造成陰陽相斥,爆體而亡。就算凝練神獸成功,之後的風火大劫更是普通修煉者的數倍,不可謂不恐怖。
從帝俊創下這門神通以來,便只有一位修煉圓滿,便是鐘山之神,燭陰。他還是已經是神之後才得帝俊所賜而修煉的,因此在鐘山萬里之內,燭陰張目為晝,閉目為夜,在那個領域中,似乎他便是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