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開始在枯井之下,為眾人講道。
除了滄瀾宗弟子,其餘人都還以為,李致講的是自己修煉心得,同時分享出一些小的關竅技巧。
誰知李致開口就是一段,讓人聽的雲山霧罩,不明所以的話。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李師兄,你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啊,完全聽不懂!”
純陽宗有弟子立即開口發問。
被鍾玉山瞪了一眼,示意其閉嘴,不要打斷李致。
“鍾師兄,你瞪我幹什麼,真的聽不懂啊,難道你能聽懂?既然聽不懂,自然就是要問了,不然憑白浪費李致師兄的一番口舌。”
藍星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和此界不同,這裡的人乍聞之下,連字面意思都都很難搞清楚,所以聽不懂是正常的。
但這並不是李致故意的刁難,去故弄玄虛,搞得自己顯得高深莫測。
而是此乃大道之言,不可易字。
其實從本心出發,李致是不願去給這些經典去做解釋的。
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求道路上的芸芸眾生而已。
只要一日不得道,就一日不敢說自己理解清楚。
這種情況下,只要一開口,就是自己的片面理解,不過是誤人子弟罷了。
真的的道,是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去悟的。
那時候,悟出來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但奈何,此界之人,完全沒有大道這個概念在,有的只有修行。
李致強行讓他們去自己悟,他們連入道都沒入道,如何去悟?
也不過是耳旁風,聽過就忘,不會有什麼改變,這也不是李致想要的。
所以,他只好勉強為經典做注,引領眾人先入道再說!
“各位,這話,不是我說的,我也只是說一說我的理解,供各位做一個參考罷了,不可作為準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真正從心中生髮出來的體會,才是你們自己的東西。”
這句話是李致每次講道做解釋的時候,都要說清楚的。
高策以前也有過疑問,為什麼沒有新人的時候,李致還是不厭其煩的說這句話。
但李致笑道,等到他自己悟了道以後,就自然知道了。
對於悟道,高策,直覺玄之又玄,根本沒有任何眉目。
而高策是李致在滄瀾宗第一個追隨者,跟在李致身邊的時間最久。
連他都是這樣,其他人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長久之後,寒門弟子們,也就把此話當做一種規矩立出。
他們要是在其他場合,轉述李致的話,就都必定要加上此句才可,不然傳出去,被其他人知道,定會被上門找麻煩。
李致說完此句,這才把自己的感悟和盤托出。
“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