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鼎外燃燒的藍色火焰,意外為他補齊了三昧火種,在將藍色火焰盡數吞噬之後,江遊也終於來到了太虛鼎前,看到了大鼎中的金光紙張。
太虛鼎四方形,三足兩耳,高約三尺,直徑丈許,不算很大。
鼎身四周雕刻有簡單的花紋,看起來很粗糙,單論精美程度遠比不上博物館中的青銅鼎。
但江遊知道,神物自晦,自己勝邪劍當時的賣相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伸手就想把鼎中的金色紙張取出,但手在鼎口就收到了一股阻力,在江遊發出全力之下,手掌硬是不得進入分毫。
“看來還是先要把此鼎收了才行!”
他嘗試著用神識去和此鼎接觸,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同,隨即他模仿之前的藍色火焰,用自己的神魂之火將大鼎籠罩,依舊沒有卵用。
“這怎麼搞?”
他撓頭,隨即就伸手抓住兩隻鼎耳,嘗試將其移動,他雙臂一催,大鼎紋絲不動。
他繞著這太虛鼎轉了一圈,沒有想出辦法,就打算先收入空間戒指中,等回去再慢慢研究。
隨即神識籠罩太虛鼎,戒指的空間之力剛一發動,太虛鼎突然微微震顫,戒指的空間之力頓時就被震得散開,同時自己手上的戒指竟然也咔嚓一聲,有裂紋出現。
這把江遊嚇了一跳,此鼎竟然有如此偉力存在,險些就把空間戒指給震碎,空間戒指要是碎了,裡面的空間頓時坍塌,自己存放的東西都將不復存在。
不過還好,戒指只是出現裂紋,沒有真的碎裂。
但這太虛鼎油鹽不進,可真就把江遊難住,自己現在也沒有什麼煉器的手段,這太虛鼎擺在眼前,弄不走啊!
一想到煉器,江遊頓時就眼中一亮,“煉器,自己不會煉器,但會武道修煉中採意啊,這或許是一個好辦法!”
江遊想到這裡,就面朝太虛鼎盤坐下來,嘗試著對其採意,他有東王石碑的經驗,對採意已經輕車熟路。
當時五爺指點說,化勁要突破到罡勁,就需要找到金木水火土五行靈物,或者採氣,或者採意,煉入自己五臟鎮壓。
這太虛鼎不屬於五行之物,江遊也不知道是否能採意成功,而且就算成功了,鎮壓在體內何處也是一個問題。
但現在,這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行與不行也只有試試看了。
隨著他精神力對太虛鼎的描摹,很快他就感到一個力量在阻止他的精神描摹,這讓江遊反倒心喜,說明,採意是行得通的。
江遊就強行用精神力去做推進,精神力本就沒有恢復,這樣消耗下,很快就見底了。
而太虛鼎在他腦海中也就只描摹出了半隻鼎耳。
“只要有效果就行,這種重寶花點時間又算得了什麼?”
隨即,他便開始恢復精神力,三日後,精神力恢復圓滿,就再次開始描摹。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江遊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恢復精神力和描摹太虛鼎上。
精神力在那股神秘的力量阻攔下,步履維艱的一點一點把太虛鼎在江遊腦海裡重現。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驚訝的發現,精神力在這樣的砥礪之中,原來沒有蛻變的部分也開始有了變化。
“還能有這樣的好處?”
江遊發現了這個變化之後,就更加賣力的描摹起來。
時光匆匆,一個月之後,太虛鼎已然被江遊在腦中描摹出了九成九,唯獨最後一筆,如何都推動不下去。
他在這一步已經卡了三天,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就能成功,現在讓他放棄,是決不能接受的。
此時他睜眼起身,皺著眉頭圍著太虛鼎繞圈踱步,這段時間的描摹,讓他對此鼎已經熟悉到了如指掌的程度。
“既然可以採意,那就說明方法是對的,但偏偏最後一步始終邁不出去,到底是什麼原因。”
他開始在腦中思索起,太虛,太虛,《太和篇》有言:“太虛即氣,絪縕之本體。”
《正蒙·太和》也有說過:“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