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頭頂之上的氣運卻在此刻動若洪流,扶搖直上,宛若神龍盤柱,匯聚風雨。
引得殿內眾臣,心中一沉。
“聖上,安莽王姜離體魄被廢,雖令我大周失去一位鎮守邊陲、百戰百勝的無敵戰神,未來武侯,但他策略治軍本領猶在,若能成為皇師,將一身所學傳授於諸位皇子,也是幸事一件,未來輔佐聖上與太子,也能令我大周基業更加穩固!”
東襄王司馬嶼見狀,連忙諫言。
似乎自被親生兒子拒於北境長城之外時起,聖上的心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疑心逐漸加重。
甚至對奉命鎮守雲景十七府與南海的四皇子、二皇子,也生出一些擔憂與疑慮,接連派遣督查院十幾名文官,前往雲景、南海監軍。
更暗中抽調部分皇族親衛,組成新的衛所,暗中探查百官行為。
此事進展極為隱秘,只有東襄王司馬嶼和鎮武侯姜時戎知曉。
若非姜離體魄被廢,對大周皇權的威脅大大減輕,只怕此刻已有暗探深入莽原,混入安莽軍中了。
“本皇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姜離武略出眾,豈能被困於皇宮之中,朕還盼望他替朕橫掃北莽、大羅,震懾西域呢!”
景皇怎能聽不出東襄王司馬嶼言語中的勸解之意,他淡淡一笑道:“更何況,姜離是朕的義子,他萬里馳援、於鬼族大軍救下了朕,是朕最信任的臣子。
“朕此次召他回京,一是擔心他的身體,二是要為他補辦一場最為浩大的冊封儀式,第三則是要為他解決終身大事,大周男兒年滿十四即可成親,姜離既已立府,堂堂莽州王豈能沒有眷侶為他照料府邸瑣事,令他全力以赴為大周征伐天下!”
“聖上要為姜離賜婚!”
在場眾臣聞言,無不感到意外。
姜離身為鎮守一方、世襲罔替的異姓諸侯王,冊立王妃絕對是一樁不容忽視的大事。
其重要程度不亞於姜離被冊封為王本身。
他承載丹書鐵券、世襲罔替,所誕嫡長子便是未來的莽州王。
因此身為大周皇主,景皇對於安莽王妃的冊封人選,必然會有諸多考量。
無論是王妃本人,還是其身後的家族,都必須是景皇深信不疑之人。
就算姜離忠於大周,但他的子嗣卻未必會如他一般忠心。
若安莽王妃身後的家族生有二心,難免會在未來讓大周面臨國土分裂的可能。
因此這等重要決策,聖上勢必要聽取在場眾臣的意見和舉薦。
可此刻觀景皇的言行,似乎心中已有合適的人選了。
“安莽王到!”
就在殿內眾人暗暗猜測未來的安莽王妃,可能是哪一大家的女子時,殿外傳來了司禮監掌印大太監的一聲高呼。
殿外廣場上,姜離在司馬耘、司馬戩的攙扶下,緩緩下馬,平整略顯褶皺的衣衫,挺直脊背,一步步走上漢白玉階,出現在殿內眾臣的視線之中。
他步伐緩慢,每每踏上一步,便要喘息幾次,才能再次邁起,跟隨而來的數百大臣,也只得老老實實的跟在後面,耐心等待姜離的踏階而上。
尚未登到一半,姜離背後的衣衫就已被汗水浸溼的通透,看的身後的數百文武大臣扼腕嘆息。
尤其是其中一些曾隨景皇一同出征、見識過姜離縱橫莽原風采的臣子,更為姜離此刻的境遇,感到惋惜、酸楚,眼中泛起霧氣。
“臣安莽王姜離,拜見聖上!”
不知過了多久,姜離方才登上高臺,在司馬兄弟的小心扶攙下,走入主殿。
少年費力的抬起慘白憔悴的面孔,望向高高在上的大周景皇,躬身行禮。
額頭冷汗一滴滴滑落,墜在地板上,摔得粉碎。
更彷彿一記重錘砸落在主殿內一眾人的心頭。
或許是姜離崛起太快,一件件不世功勳,帶有太多傳奇的色彩,讓大周朝上下的很多大臣,都忘記了這位權柄極重、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其實仍舊是一個尚未及冠的文弱少年。
曾經對他行為的諸多忌憚、猜疑與假想,在此刻看來,都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且無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