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之徒,八十年前,你們魏國與司馬氏串通,違背秦魏兩國聯盟誓言,背刺我大秦之時,可曾想過會在短短數月後被司馬氏滅國,被迫逃竄莽原,與養馬者為伍?更曾想過有全族被滅的一天!”
十一月的莽原寒風刺骨,自極北山脈而來的寒流,撞擊在安莽城如同山巒一般的堅固城牆上,粉身碎骨,寒意四竄,旋即被城內蒸騰而起的熾烈血氣吞沒。
城內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兩萬安莽府兵披甲持戟、腰胯強弓勁弩,將一座座臨時改建的牢房大院,層層圍堵,把守森嚴。
更有一頭頭形態不一的獸類,匍匐在牢房屋頂,周身法器繚繞,有徐徐神魂波動,緩緩釋放,警戒四方。
趙承言身披大周百戶校尉官的洪流重鎧,立於一座鋼鐵鑄就的囚籠前,目光冷冽,看著裡面被鐵鏈枷鎖困住的幾名白髮老者。
“可笑可悲,趙承言,枉你也是前秦皇族子嗣,八十年前大秦皇族何等意氣風發、錚錚鐵骨、寧死不退,三萬秦族血戰至最後一人,寧死不降!”
鐵籠中,一名血跡斑斑的魁梧老者盤坐在冰冷的鐵板上,抬起眼皮,不屑嗤笑:“再看看你,堂堂武聖不僅投身於大周,更恬不知恥的做了一名小小的百戶校尉,若是傳出去,只怕成為七國遺族的天大笑柄,這等沒有骨頭的事情,我魏族寧死一萬次,也絕不會做!”
“費千山,收伱故作譏諷的嘴臉吧,你前魏遺族陷入鎮軍侯的計策,致使北莽大敗,全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莫要和我說你不知道姜離是誰!”
趙承言冷冷一笑,對這位前魏族老的譏諷,全沒放在心上。
八十年前,秦國實力強大,位列七國之首,早已具備橫掃六國的力量。
卻不料平靜十餘載的西域諸國再起異變,以突元、大食為首,突然聚起百萬聯軍,氣勢洶洶直撞極北長城而來,意圖衝入中原,禍亂九州。
大秦皇族聚集數十萬秦國精銳,一力鎮守邊關,抗拒西戎。
卻在關鍵時刻遭受盟國背叛,魏、周聯軍背刺秦國,一路血殺,破府衝城。
大秦腹背受敵,因此國滅。
前秦遺族率領殘部隱匿,心中對前魏的仇恨,遠超大周司馬氏,八十年間,時刻都想要覆滅魏族,為秦國先烈報仇雪恨。
趙承言銘記國仇家恨,更是如此。
他此次投入安莽,本是為了與姜離接觸,試圖說服姜離,率安莽城部眾歸入前秦遺族麾下,成為太子復辟秦國的重要力量。
如若不成,便摸清安莽城底細及隱藏底蘊,收買府兵,為今後前秦遺族佔據安莽城,做些準備。
但融入安莽城兩月時間,趙承言已經徹底放棄了收買安莽府兵的念頭。
不提十一萬安莽府兵對鎮軍侯的忠心,即便是前秦遺族能夠給予府兵的資源,安莽城一樣不差,甚至還要更為優渥。
僅是不設限制的各種高階武脈功法、招式,前秦遺族就絕沒有這個魄力拿出。
而萬狐山妖族的突然加入,更讓趙承言感到了絕望。
這樣的安莽城,前秦遺族已經沒有實力可以吞下了。
除了意武、神變境的武夫將有所欠缺,安莽城兵強馬壯,妖族道法高手眾多,遠超大周任何一省。
趙承言心中萌生去意,正打算帶領麾下眾人黯然離開,卻恰逢北莽大敗,前魏遺族落難。
國仇家恨,趙承言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他率領麾下一眾秦族武脈高手,加入戰鬥,斬殺前魏高手無數,重創兩名半聖。
看著前魏遺族覆滅,趙承言心中的激動暢意,難以用語言描述。
前秦遺族八十餘年沒有做成的事情,姜離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魏莽分裂,魏族悽慘覆滅。
這種手段與佈局,雖有天時地利的因素,卻是前秦皇族望塵莫及的。
或許是因為他與麾下高手的奮勇殺敵,取得了安莽城上官先生的信任,又或是出於看守前魏高手的需要,趙承言被破例允許,走入安莽城中。
在踏過城門的瞬間,望見了那個團縮在城門角落中的邋遢老頭,趙承言心中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渺小感。
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他心中已經確定,那至少是一位觸碰到人仙門檻的絕頂強者,是可以與鎮武侯姜時戎抗爭的存在。
姜離的底蘊,竟然深厚到了這種程度!
亂世降至,或許只有姜離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在這亂世中爭上一爭吧。
而幾日前,被府兵們押解回來的那些人,更令趙承言感到震驚。
四座千年世家,竟然全部歸順了的姜離。
雖然不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種崛起與擴張的速度。